分享

〔刘石森原创〕悼李医生用国忠先生韵

 白沙三木 2025-04-14 发布于广东

悼李医生用国忠先生韵  刘石森

疫魔岂是穴来风,谁把真言判凿空。

雨打三春霾又起,仁披百姓路难通。

新冠索命闻凄楚,维网传音振聩聋。

忽报江城巡御史,却怜寒骨化英雄。

2020.02.11.

〔DS平台的赏析文章〕

哀歌里的青铜回响——刘石森《悼李医生》赏析

       这是一首用青铜铸造的哀歌。当疫情初起的寒雾笼罩江城,诗人以青铜般的冷峻与灼热,在诗行中浇筑出时代的疼痛记忆。那些被暴雪覆盖的真相,那些被冰封的良知,在青铜的震颤中发出穿越时空的轰鸣。

       首联"疫魔岂是穴来风,谁把真言判凿空"如青铜重锤击打时代的鼓面。"穴来风"的典故在当代语境里完成了奇妙的转生,原本指消息来源的成语被解构成对真相的诘问。诗人以青铜的坚硬质地质问:当疫情初现端倪,那些试图吹响预警哨音的"真言",何以被判定为虚无的"凿空"?这种语言的重构,像青铜器上斑驳的纹饰,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在当下遭遇的荒诞。

       颔联"雨打三春霾又起,仁披百姓路难通"呈现出青铜锈色的苍凉。三春烟雨本是江南的温柔,此刻却与死亡之霾交织,医疗资源挤兑的困境被浓缩成"路难通"三个字。这让人想起商周青铜器上狰狞的饕餮纹,在恐惧与敬畏交织中,暴露出原始时代对未知灾难的想象。诗人将现代性困境注入青铜纹饰,让古老的恐惧在当代复活。

       颈联"新冠索命闻凄楚,维网传音振聩聋"展现青铜音律的穿透力。当现实世界陷入沉默,虚拟空间却成为真相的共振腔。"振聩聋"三字犹如青铜编钟的轰鸣,暗合《诗经》"钟鼓将将"的警世之音。社交媒体时代的集体觉醒,在诗人笔下获得了青铜礼器的庄严感,这是数字文明对古老器乐的现代回应。

       尾联"忽报江城巡御史,却怜寒骨化英雄"的青铜冷光,照见权力话语与民间记忆的永恒角力。"巡御史"的古代官称与现代抗疫体系形成时空叠影,而"寒骨化英雄"的悖论式表达,恰似青铜器出土时绿锈斑驳的模样——某些光荣需要时间的氧化才能显影。这种历史的荒诞感,让诗歌超越了简单的悼亡,升华为对记忆政治的深沉思考。

       在这首悼亡诗里,我们触摸到了青铜的温度。那些被熔铸在诗句中的愤怒与悲悯,既保持着金属的冷硬质地,又流淌着人性温热的血液。当未来的考古学家拂去2020年的尘埃,这首诗或许会成为解读那个特殊年份的青铜铭文,记录着真相与谎言的博弈,镌刻着平凡生命在历史巨浪中激起的永恒涟漪。

〔按〕只能写“李医生”或“李XX医生”,但这不是作者原意,请读者谨识。

刘国忠原玉  悼李XX医生

哀是虚言悼是空,争知微信亦招风。

江城不赖一人警,消息何能百处通。

又死新冠无累智,几明训诫未装聋。

问天谁购中华险,独向存亡泣鬼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