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钗头凤》历史与起源: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其得名源于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宫中的撷芳园。据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记载,当时京师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并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与词。 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中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改词牌名为《钗头凤》。这一改动使得词牌名更加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是这一词牌的经典之作,该词饱含怅惘与悲痛,充满了对唐琬的愧疚之情,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 《钗头凤》词牌多用于表达离愁别绪、爱情悲欢等情感,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声律特点使得它在宋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许多词人都曾以《钗头凤》为词牌进行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钗头凤》词牌的格式与格律: 1. 基本格式 《钗头凤》为双调词牌,全词通常分为前后两段,每段字数和结构相对固定。常见的基本格式为双调五十四字或五十五字,前后段各七句或六句。 2. 平仄格式 正体格律:以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为代表,其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中”表示可平可仄。 严格遵循:在填词时,需严格遵循所选格律的平仄安排,确保每个字的平仄与格律要求相符。 3. 叠句要求 叠韵使用:《钗头凤》词牌的一大特色是叠韵的使用。在上下片的特定位置(如第二、第四句),要求使用叠韵,即与前一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需押韵且字词重复。这种叠韵手法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情感递进:叠句不仅有助于音韵的和谐,还能在情感上形成递进或呼应,使词作更加富有感染力。 4. 变体形式 字数变化:《钗头凤》词牌存在多种变体形式,主要体现在字数和句式的变化上。例如,有双调五十七字、五十八字、六十字等不同变体。 韵脚调整:在保持基本格律的基础上,变体形式可能对韵脚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调整。例如,有些变体可能增加或减少仄韵的数量,或改变换韵的规律。 下面我们来欣赏《钗头凤》名篇: [1]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钗头凤·红酥手》被收录在《渭南文集》等多种陆游的作品集以及众多古代词选集中。这首词记述了陆游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2] 《钗头凤·世情薄》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女性词人,陆游的前妻。据《齐东野语》记载,唐婉这首词是答陆游之作,和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一起流传下来,也被一些词选收录。这首词是唐婉对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的回应,表达了她被迫与陆游分开后的无尽痛苦和相思之情。词中交织着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封建礼教的愤恨,也有对自己悲惨处境的自怜自艾。 [3] 《钗头凤·别武昌》 宋·秦观 临丹壑,凭高阁,闲吹玉笛招黄鹤。 空江暮,重回顾。一洲烟草,满川云树。住,住,住。 江风作,波涛恶,汀兰寂寞岸花落。 长亭路,尘如雾。青山虽好,朱颜难驻。去,去,去。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这首词被收录在《淮海居士长短句》等词集中。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在武昌离别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 [4] 《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宋·史达祖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 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 莺声晓,箫声短,落花不许春拘管。 新相识,休相失,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婉约派词人。身后留有《梅溪词》一卷,这首词被收录在《绝妙好词》等选本中。这首词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新结识朋友的珍视。 [5] 《折红英·桃花暖》 宋·程垓 桃花暖,杨花乱。可怜朱户春强半。 长记忆,探芳日。笑凭郎肩,殢红偎碧。惜,惜,惜。 春宵短,离肠断。泪痕长向东风满。 凭青翼,问消息。花谢春归,几时来得。忆,忆,忆。 程垓,生卒年不详,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词人。有《书舟词》一卷,这首词在一些词集中有收录。钗头凤词牌原名 “撷芳词”,因北宋宫中有撷芳园而得名,南宋陆游因词中有 “可怜孤似钗头凤” 句改题《钗头凤》。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桃花、杨花等自然景物,以及词人与情郎之间的亲密场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哀愁。 [6] 《钗头凤·闺怨》 清·梁清标 帘栊悄,流苏小,薰笼斜倚香还袅。 欢方嫩,愁来顿。纤腰非旧,湘裙争寸。褪,褪,褪。 钗轻掉,梅如笑,银缸生晕灯花爆。 春将近,鸿无信。天涯人远,金钱难问。恨,恨,恨。 梁清标(1620年—1691年),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这首词收录在《棠村词》中。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幽怨之情。 [7] 《钗头凤·秋海棠》 清·顾太清 清清露。涓涓注。嫩红细点黄心吐。 花如泪。叶如翠。花花叶叶,一般酸味。记。记。记。 虫声诉。西风妒。秋来更向谁分付。 闲愁积。人不寐。半规残月,凉生绣被。睡。睡。睡。 顾太清(1799年—1876年),名春,字梅仙,满洲镶蓝旗人,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有词集《东海渔歌》等,这首词在其词集中可找到。这首词以秋海棠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海棠的美丽与哀愁。 [8] 《钗头凤·天涯远》 清·蒋敦复 天涯远,芳草短,零星好梦闲庭院。 春痕灭,春愁绝。帘幕轻寒,落花如雪。怯,怯,怯。 香魂倦,风情乱,凤凰飞向钗头颤。 春宵阔,春眠窄。银烛将残,玉箫初咽。歇,歇,歇。 蒋敦复,生卒年不详,原名尔锷,字纯甫,号剑人,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清代词人。著有《芬陀利室词集》等,这首词应收录在其相关词集中。这首词以“天涯远”开篇,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孤寂愁苦。 [9] 《钗头凤·人轻别》 清·丁澎 人轻别。情难绝。离愁点点成心结。 风初定。雨初静。泪湿罗衣,愁满孤衾。哽。哽。哽。 情难绝。人轻别。柳丝无力萦离别。 空惆怅。独凄切。独倚危楼,暗弹珠泪。滴。滴。滴。 丁澎,生卒年不详,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词人。著有《扶荔堂集》等,这首词具体收录情况不太明确,但应在其相关作品集中。这首词以“人轻别”开篇,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主题,并表达了词人因离别而生的深深愁绪。 [10] 《钗头凤·峰峰乱》 清·许心榛 峰峰乱。村村断。一湾流水桃花岸。 花迷灼。云生壑。黄童白叟,别来忘却,昨。昨。昨。 渔舟旧。渔郎瘦。叮咛仍向人间漏。 山川错。仙凡各。缘溪再访,烟横云薄,莫。莫。莫。 许心榛,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关于其词作的收录情况较难确切考证,但从词牌及创作风格可判断为《钗头凤》词牌下的作品。这首词以“峰峰乱”开篇,通过描绘错落有致的山峰和零星散布的村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