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气血堪称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等多重作用。就好比自然界中的阳光与清风,温煦着身体,推动着血液、津液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行,抵御着外界病邪的侵袭,同时防止体内的精华物质无故流失。血,则肩负着濡养和滋润的重要使命,为全身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提供营养支持,让我们的肌肤润泽、毛发乌黑、眼神明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会导致气血亏虚。比如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久病不愈等,都会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气血亏虚一旦发生,身体会发出多种信号。常见的有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就像失去光泽的美玉;头晕眼花,站立或起身时眼前发黑;心悸失眠,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便睡着了也多梦易醒;神疲乏力,身体仿佛被抽走了力气,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情况。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首我在临床中常用且疗效显著的补气血经方,这些方剂均源自中医经典,凝聚着古代医家的经验。 一、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四两(12g)、生姜三两(9g)、桂枝三两(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10g)、麻仁半升(10g)、大枣三十枚(擘,10 枚)。
-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中重用生地黄,其味甘性寒,滋阴养血之力尤强,为君药,恰似给干涸的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分,以滋养体内阴血。炙甘草、人参、大枣相伍,益心气、补脾气,如同为身体的发动机添加优质燃料,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脾胃运化。阿胶、麦冬、麻仁滋阴润燥,养心血、滋心阴,使心脏得到充分的滋养。生姜、桂枝辛温通阳,行血脉,犹如疏通河道的清淤工具,让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诸药配合,共起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效。
-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之证。临床上可见脉结代,心动悸,身体虚弱、气息微弱,舌光少苔,或舌质干瘦。同时,对于虚劳肺痿,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咳吐少量涎沫,形体消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数者,也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若遇到患者呈现脉结代、心动悸并伴有虚羸少气等症状,经辨证为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运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随着药物的调理,其气血阴阳逐渐恢复平衡,心悸等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 应用心得炙甘草汤在临床运用颇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心律失常且属气血阴阳俱虚者,疗效显著。使用时,生地黄的用量宜大,方能达到理想的滋阴养血效果。阿胶需烊化冲服,以确保其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此外,煎药时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使药物成分充分溶出。
- 加减若患者阴虚内热症状较为明显,可去除人参、桂枝、生姜,加入南沙参 15g、知母 10g、黄柏 10g,以增强养阴清热之力。若失眠严重,可添加酸枣仁 15g、柏子仁 12g,以养心安神。若肺痿属虚寒证型,可减少阿胶用量,加入干姜 6g、紫菀 10g,以温肺益气。
二、归脾汤-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一两(各 30g),人参、木香各半两(各 15g),甘草炙二钱半(9g),当归、远志各一钱(各 3g)。
-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相须为用,补脾益气,如同精心耕耘土地的农夫,使脾胃功能强健,气血生化有源。龙眼肉、当归补血养心,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血液营养。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能有效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状。木香理气醒脾,可防止补药过于滋腻,使补而不滞,补中有行。全方心脾同治,气血双补。
- 适应症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证,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身体疲倦、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同时,对于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在临床上碰到女性患者出现心悸失眠、月经量多且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的症状时,以归脾汤给予加减治疗,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固摄止血,一段时间后,其身体各项症状会逐渐缓解,气血也会趋向充盈。
- 应用心得归脾汤是治疗心脾两虚的经典方剂,对于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导致的各种病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对于病情较轻者,可适当减少剂量;病情较重者,则可酌情增加剂量,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 加减若崩漏下血偏寒,可加入艾叶炭 10g、炮姜炭 6g,以温经止血。若下血偏热,可加入生地炭 10g、阿胶珠 10g、棕榈炭 10g,以清热止血。若心悸症状严重,可加入磁石 30g(先煎)、龙骨 30g(先煎),以重镇安神。若失眠严重,可加入夜交藤 30g、合欢皮 15g,以增强安神效果。
三、八珍汤-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各一两(各 30g)。
- 功效益气补血。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四君子汤,为补气的基础方,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四物汤,为补血的基本方,能养血活血,滋养全身。两方合用,气血双补,共奏益气养血之功。
- 适应症适用于气血两虚之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病后体弱、产后气血不足等情况。要是在临床上遇到患者大病初愈后,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气血两虚的症状,给予八珍汤进行调理,随着时间推移,其气血逐渐得到补充,身体也会慢慢恢复元气,不适症状得以减轻。
- 应用心得八珍汤作为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剂,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不足均有一定疗效。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化裁。对于体质较弱、需要长期调理的患者,可作为日常保健方剂,但需注意适量服用,避免滋补过度。
- 加减若以血虚为主,出现眩晕心悸明显的症状,可加入制首乌 15g、枸杞 15g,以增强补血效果。若气虚明显,气短乏力症状突出,可加入黄芪 30g、山药 15g,以加强补气之力。若兼见气滞,出现胸胁胀满不适,可加入柴胡 10g、香附 10g,以理气解郁。
以上这些名方,在补气血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但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详细的面诊和辨证诊断,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切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以免药不对症,引发不良反应。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