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是怎么拉开的?

 邹海 2025-04-15 发布于上海

以Bible智慧指引人生方向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是怎么拉开的?有三类情况。

底层人看世界,像戴着磨砂玻璃眼镜(模糊、零碎、情绪化)。

他们被眼前的琐事牵着走,看到房价涨了就焦虑,看到裁员潮就恐慌,却从未想过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

中层人稍微清醒些,知道要用脑子,但脑子往往用错了地方。

他们热衷于研究如何快速赚钱、如何高效学习,却忽略了这些方法论背后的底层规律。

而上层人从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他们清楚世界的运行规则,比如资源如何分配,人性如何博弈,政策和风口不过是这两条规律的不同排列组合。  

认知茧房:当代人最大的牢笼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只是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分享常见的有三种认知牢笼。

第一重牢笼:信息投喂

算法推荐让我们每天接触的内容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偏好,久而久之,视野被压缩成一条窄巷。

你以为自己在获取信息,实际上只是被动接受“你喜欢的”信息。  

第二重牢笼:思维懒癌

面对复杂问题,人们习惯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来解释:成功是因为努力,失败是因为懒惰。

房价高是因为炒房,低生育率是因为年轻人不婚。

这种偷懒式的思维方式,掩盖了问题的深层逻辑。  

第三重牢笼:低级自洽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时,他会用片面的信息构建出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释体系。

比如,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他身边有几个学历不高却赚大钱的例子。

但这种自洽是危险的,它让人拒绝新信息,最终被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如何突围?萨格方法给你答案  

认知升级不是靠读几本书就能实现的,而是一套系统的思维训练。  

第一步,主动接触对立观点

当你看到一篇让你愤怒的文章时,试着去理解它的逻辑,而不是立刻反驳。

比如,关于996工作制,有人认为这是压榨,有人认为这是奋斗的代价。

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你会发现问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第二步,建立动态认知模型

不要把任何结论当成绝对真理,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假设,随时准备用新信息去验证和修正。

比如,过去我们认为买房是刚需,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租房生活。

认知模型需要不断迭代,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第三步,用第一性原理拆解问题

当外界信息让你迷茫时,回归问题的本质。

比如,面对是否要跳槽的困惑,不要被薪资、福利这些表象迷惑,而是问自己:这份工作是否能提升我的核心竞争力?  

认知的终极真相:认知的本质,不是知道得多,而是看得深。  

上层人之所以能掌控资源,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规则的规则。

资源分配遵循效率优先,人性博弈讲究利益最大化,当你看清这些底层逻辑,就会发现,所谓的风口不过是资源和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认知升级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一个知道更多的人,而是成为一个理解规则、打破规则、创造规则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