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傍晚,一改白天春日的暖意,风中夹杂着些凉意,拂过发梢。街上的行人不多,昏暗的路灯洒下阵阵倦意的橘色光芒。 我两手满满地拎着菜和水果,走回家。两手腾挪,空出一只手去开门。此时,身后传来窸窣的脚步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我下意识地头小幅度地向目之所及的地方看去,发现无人经过,我缩回了开门的手,快速盘算着哪里个袋子里的东西比较重,可以自卫防身。 我突然向旁边空旷的地方大跨一步,快速转身,一看是我的邻居站在原地,呆呆地疑惑地看着我。我冲着她笑了起来,以缓解尴尬的气氛。 邻居看着我笑了,她也附和地笑了,开口道,“我可以找你说说话吗?” 我疑惑地上下打量着她。虽说是邻居,但只是在楼道里碰到过几次,也称不上熟人,我们甚至没有开口和彼此说过话,她的这句话,算是开启了我们的第一次对话。 她盯着我,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她的眼圈有些许泛红,脸上浮着几丝倦意,胸前的蝴蝶结在风中上下翻动,似乎要振翅飞走一般。 不知这聊天背后会是什么圈套,或者只是一个遇到了烦恼、困难的同龄人,想要找个人去寻求一丝安慰或者一些解决方法。 她诚恳真挚地恳求着,我推辞了一番后,便答应了。 1. 硕大的城,孤独的人 上海常住人口近2500万,有那么多热闹的人群,在人群中,有那么多孤独的个体。 大城市中的陌生化,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结果,也是人们考量自身安全、减少精力花费而进行的主动选择。下班后,人们面无表情地回家,穿越匆匆人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个人疲惫地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邻居和我肩并肩坐在小区的座椅上,她脸上挤出的笑容,随着彼此寒暄的结束,由泪水接棒了。我并不是她的朋友,只是个脸熟的陌生人,我静静地给她递着纸巾,听着她说着泣不成声的话。 一个人坚强起来可以咬牙走很远的路,但也会在某个时刻,瞬间崩溃瓦解。 她不想让朋友知道她不坚强,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她难过,她不允许自己消极,一个人撑了太久,压抑的情感此时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毫无矫饰地如洪水般涌出。因为适度的陌生,所以她觉得安全吗?而我能做的就是陌生地此刻此地的陪伴。 我无法完全共情,但是我知道陪伴是有能量的,是会给对方支撑感,会减缓那无助与孤独感的冲击。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发现,在亲密的强关系外,那些淡淡之交的弱关系,对缓解孤独和增加归属感同样重要。 大城之中,如果孤独是一个人的宿命,那陌生人的浅淡弱关系,或许是这一宿命的一抹亮色。享受孤独,拥抱弱关系,在互为陌生人的关系中,探寻一些独立生活的支撑点,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2. 向陌生人,发出邀约 对陌生人释放的浅浅善意,这善意往往也会反射回来。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对有零星交集的陌生人微笑的时候,他们也会对你报以微笑。当你面无表情的时候,对方也会严肃冷漠。 偶遇的陌生人,以及与其进行的短暂的社交链接,会让我们的生活保持活力。 偶遇的陌生人,那不是大数据根据个人喜好,千人千面推送的信息,在我们的茧房内,再添置家具;而是世界随机安排的鲜活的人们,与我们擦肩而过,与我们的喜好、与常去之地或许有关联,但更多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与我们相遇。 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或许都不是我们“常规”周边之人,但他们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启发与新视角。 向有趣的陌生人,发起社交互动的邀约,常常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份邀约。周末去公园里散步,我看到惹人喜爱的小猫在草地上奔跑,便和猫咪主人攀谈想要为其拍照,结果主人想尽办法逗自家猫咪以使我拍得满意镜头画面。 与陌生人进行的简单社交互动,会让我们的生活触角更多元。 心理学家Gillian Sandstrom在其社交互动的人群实验中发现,与陌生人短暂的闲谈,会让人心情变好以及让人们产生与他人的联结感,促使人感到幸福。 我们往往认为,陌生人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人,与我们怎样生活与工作毫无瓜葛,但是那些微小的转瞬即逝的弱关系互动,却悄悄给我们带来了情绪与情感的支撑点与生活的具体样貌。 我们是彼此的陌生人,但是也可能是彼此的无名且短暂的朋友。 陌生人,你好。 |
|
来自: 新用户0132SeY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