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生活压力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长时间的工作、紧张的截止日期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到精疲力竭。 这种持续的压力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有效的减压方式,以恢复能量和保持心理平衡。 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具有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而培养正确的爱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王阳明有三个爱好特别值得现代人借鉴:静坐冥想、书法练习和亲近自然。 ![]() 01 静坐冥想 内心的宁静之源 王阳明极为重视静坐的修习方法,他认为这是"收敛身心"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教学和实践中,静坐不仅是身体的静止,更是心灵的净化过程。 王阳明曾言:"静坐非是要坐禅入定,兀然无事,只收敛此心,莫令走作闲思虑,则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一。" 静坐,不是追求空洞的无思无想,而是让纷乱的心绪回归专一和清明。 汪曾祺也曾说:“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每天静坐,内观自我,反思自己的观念。 善护念,善于守护自己的意念,保持清静心,保持正念。 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静坐的时候,任由这些问题呈现。 然后自然地反思、接受、想通、释怀、放下,与自己、他人、世界和解,修得清净心,减少心灵负担。 人只有经历过心有挂碍,极度烦躁,然后一件件放下,放到心无挂碍,放到佛系,放到洒脱,才体会到心无挂碍的可贵。 人应该庆幸有一段安静时光,可以静坐,可以与现实生活分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02 书法练习 培养专注的心流状态 王阳明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字迹流畅有力,体现了他内心的坚定与平和。 王阳明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磨练,更是心性的修炼。 比如,夜深人静,点一炷香,听古琴曲,毛笔慢慢抄经典文学,也是一大安静的享受。 书法就像一种武功,舞动,从起势到收尾,一气呵成,专注。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于每一笔每一画,这种高度的专注状态能够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的概念: 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每经历一次心流,个人就变得更独特、更难预测,并拥有更非凡的技能。 ![]() 03 亲近自然 放松自我,获得灵感 王阳明在被贬至贵州龙场时,尽管环境艰苦,却通过与自然的深度接触,实现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史称"龙场悟道"。 他经常鼓励学生走出书房,在山川草木间体悟大道。 对于都市中忙碌的职场人,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融入自然: 利用午休时间在附近的公园散步,观察季节变化中的植物; 周末安排短途徒步,感受山川的壮美; 在阳台上种植一些易打理的绿植,创造一个小型的自然空间。 公园20分钟效应:无论你心里有再多的负面情绪,只需要找一个公园,在里面什么也不做地待二十分钟,就能瞬间回血了。 “生活不只有目标,还有沿途的花香与微风。” 身体在路上,灵魂在路上,保持身心愉悦。 每天走走拍拍,拍日出日落,拍花谢花开,拍潮起潮落。 拍照也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一颗对美敏感的心。 保持好奇心,保持有趣,生有所恋。 人一定要热爱一些东西,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有寄托、安放,有爱好“支撑”、“充实”生活,给予力量,不至于迷失自己。 ▽ 通过静坐冥想,我们可以学会观察和控制自己的思绪; 通过书法练习,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通过亲近自然,我们可以放松自我,获得灵感,获得生活的兴趣与乐趣。 这些爱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量恢复系统,为我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避风港。 点亮爱心,与朋友们共勉。 小煦个人成长共读:年初做计划,从《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赋与目标,《规划最好的一年》开始,立好成就目标与习惯型目标,《终身成长》,不断学习,《认知觉醒》、《少有人走的路》,自我觉醒,要改变自我,《认知驱动》,驱动自己去变成更好的自己,养成《65种微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刻意练习》,《早起的奇迹》练习早起,《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练习读书方法,《吃掉那只青蛙》练习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人生效率手册》练习精力管理,《六项精进》练习精进,《曾国藩传》练习自律,最后养成《心流》的习惯,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