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大阪世博会巴林馆,形如船只,营造“航海感”

 设计时报 2025-04-16 发布于北京

2025年大阪世博会巴林馆以“连接海洋”为主题,由黎巴嫩建筑师莉娜·戈特梅(Lina Ghotmeh)领衔设计。这座高17米的建筑灵感源自巴林悠久的航海文化,尤其是当地传统单桅帆船的构造精髓。

设计师并未对船只进行具象模仿,而是通过抽象化的节奏感与木质框架,唤醒人们对海洋的记忆。戈特梅表示:“展馆是对巴林海洋基因的当代诠释,它承载着贸易、探索与自然共生的精神。”




展馆主体以船体骨架为设计蓝本,外部覆盖木制网格结构,由3000根日本雪松木料交错搭建而成。这些细密的椽子从立面延伸而出,形成动态的波浪状轮廓,隐喻帆船在海上航行的轨迹。建筑顶部采用弧形设计,中部微微下凹,两端向上翘起,呼应单桅帆船轻盈的船体形态。




为强化航海意象,建筑前立面覆以半透明白色膜材,既模拟传统帆布随风鼓动的质感,又赋予展馆朦胧的光影效果。戈特梅解释:“膜材不仅塑造了'帆’的视觉符号,还能柔化自然光线,配合木结构的通透性,实现室内空间的被动控温。”



建筑内部以贯穿四层的中庭为核心,顶部开设天窗,将阳光引入底层主展区。中庭两侧被半透明幕墙分隔,形成虚实相间的“空灵之境”,象征海洋与陆地的交融。首层设置主题展览,通过多媒体装置与实物展品,呈现巴林的采珠业、手工艺、生态保护等文化脉络。




环绕中庭的螺旋楼梯连接各楼层:一至二层为延伸展区,聚焦贸易历史与制造技术;三层规划为商务会议区,配备多功能座椅与洽谈空间;后勤设施则集中于建筑后部,确保功能分区清晰。此外,底层还设有临海咖啡馆与纪念品商店,游客可在此休憩,感受海风与光影交织的氛围。



戈特梅团队将环保策略贯穿始终。建筑采用模块化木构体系,地基处理力求轻量化,以减少对场地的破坏。木材与膜材均可拆卸回收,契合循环经济原则。中庭天窗与立面开口形成自然通风路径,降低空调能耗。设计师强调:“我们希望以低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节能,让展馆本身成为可持续实践的示范。”



作为大阪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巴林馆不仅是对海洋文明的致敬,更试图通过材料、空间与技术的创新,探索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未来可能性。

项目图纸

图片摄影:Iwan Baan、Ishaq Mad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