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赵孟頫的“贰臣”事迹,世人对其嗤之以鼻,连带书法作品,也遭到嘲讽,批判其字“媚俗”“软弱”,实际上,抛开“字体如人”歪理,客观评定,赵孟頫的实力,配得上“亚圣”称号。 ![]() 赵孟頫出身贵族,高古“复古”大旗,自幼临摹宋高宗的法帖,观摩晋唐真迹,对于智永《真草千字文》钻研颇深,日抄10遍,笔法扎实且纯正,虽然早期的字迹,骨力不够刚健,略有几分柔媚气。 ![]() 但是中年之后,临学李邕、颜真卿以及碑作,深化笔力,完全消除弊病,字字刚健沉着,意韵和笔法纯正,曾熙评价:“兴矫宋四家之习,范以正轨……故吴兴书虽未能上承晋胙,其超宋而集唐贤,固恢恢乎其有余也”。 ![]() 元明清3朝,几乎都在临摹“赵字”,从而通悟古法,将其视为“标杆”,由此可见,他的地位之高,为书坛续命800年,乃是当之无愧的“巨匠”。 而且赵孟頫的笔路清晰,点画干练,易于参透,近几年深得推崇,临学者众多,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期曝光赵孟頫的“绝笔之作”——《行书千字文》。 ![]() 此帖乃是临终前一年所写,彼时笔法成熟,格调醇厚,采用中锋运笔,笔笔力透纸背,当然也不乏灵动的变幻,随着构势和情感,在转折处、衔接处,合理转换笔锋,前后2字呼应有序,气脉通畅。 ![]() 线条曼妙婉转,犹如仙女一般,俏皮和雅致兼具,章法布局亦然,看似齐整,实则有规律的波动起伏,营造生命力和动势,也把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尽数显露纸面,这种高深功力,700年来无人超越。 ![]() 孙荣绶曾说:“赵文敏书珠圆玉润,铁画银钩,深得羲、献笔意,倘不善临摹者专尚妍媚,遂失之软弱”,学习“赵字”不能只求圆媚,要透过表象,掌握其中的骨力,这样才会预防油滑之病。 ![]() 这幅《行书千字文》保存妥善,字口完整,全卷无一处缺损,墨色生动且细腻,可以观察细节,时常临摹,能学到“二王”笔法,初步将其掌握,之后临摹晋唐的高深拓本时,可以用其辅助,尽快领悟。 ![]() 而今,我们对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