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练是海水,球迷是火焰

 皮皮中尉 2025-04-16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教练与球迷悲喜错位,教练是海水,球迷是火焰,彼此之间泾渭分明却又浑然一体,相互对立却又息息相关。

1.jpg


当阿根廷籍主教练西蒙尼在2020年的欧冠淘汰赛用完五个换人名额险些心力交瘁时,那些高唱他名字的“马竞”球迷却对主教练的崩溃一无所知,自顾自在看台上点燃红色烟雾尽情狂欢。这就是足球场上有趣的一幕,教练与球迷悲喜错位,教练是海水,球迷是火焰,彼此之间泾渭分明却又浑然一体,相互对立却又息息相关。

如果换下运动服走在大街上,教练与球迷就是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可能都在赶路回家,可能都要去支付账单,也有可能都在为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发愁。就像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在北伦敦的超市仔细比对有机蔬菜的价格,而隔壁货架极有可能正站着一个昨天在球场上咒骂他的死对头热刺球迷。总之,他们互不干扰,各走各路,各回各家。

但绿茵场的魔法总在哨响瞬间生效。2019年的欧冠半决赛,当克洛普站在场边指挥英超利物浦队惊天逆转时,他指挥的不仅是场上的11个人,更是看台上五万人的集体心跳。那一刻的教练席就像小说《魔戒》中的“圣盔谷”战场,承载着“中土世界”的存亡寄望。

一旦教练和球迷置身赛场之中,就成了天壤之别的陌路人。球迷可以把近来累积的各种情绪都附着在奔跑的球员身上,指望支持的球队能为自己出口恶气,更指望那个静静坐在场边同样看球赛的教练能天才附体,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而教练呢?就像一个十足受尽折磨的囚徒,或在教练席上如坐针毡,或徘徊在方寸大的指挥区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还要在局势不利的时刻提防某个球迷拿他的脑袋做投掷练习的靶子。赛场上的教练和球迷,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泾渭分明,相爱相杀。

对此我也有亲身经历。我大学时期曾作为一个实习生有幸进入某国内甲级足球俱乐部短暂工作,在激烈的比赛中同一位国内知名的教练近在咫尺。那位年过半百的教练在九十分钟时间里一言不发,佝偻着背蜷坐在孤单的教练席上,眼睛死死盯着瞬息万变的球场,手里不停摆弄一只矿泉水瓶。比赛结束,我带着好奇走过去拾起那只瓶子,这才发现,质地坚硬的空塑料瓶已经被他摩挲得像餐巾纸一般柔软。可怜的瓶子,可怜的教练!

唉!面对同一场比赛,教练和球迷就是这样迥然的两种观感。或许,教练和球迷之间的关系就如钱钟书先生苦心构筑的“围城”,场外的球迷想冲过来指挥球队过一把教练瘾,而教练则想赶快卸下身上的重担置身于成绩排名与荣耀耻辱之外。

是什么原因让球迷和教练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两种人?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就是球队,就是球队的成绩。

2.jpg

球队的成绩是球迷们关注的唯一焦点。请原谅我如此直白,不过事实就是如此。正如“老爵爷”弗格森在自传中的回忆,1989年曼联球迷在缅因路球场高唱“弗吉尼滚蛋”,而这位当时濒临下课的主帅,后来硬是用了二十三年时间将嘲讽炼成了老特拉福德的鎏金雕像。抛却国家民族社区文化这些高大上的概念,能让球迷买票看球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想亲眼看球队赢下比赛。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赢球很重要。这就像大家花钱买汽车,要的就是风驰电掣的舒爽,没有谁会忍受新车抛锚的挫败感;从心理学角度看,赢球很重要。我支持的球队能赢,代表我的判断力和情感投入收到了正向回报,所以没有谁会不顾一切地青睐事事不顺的倒霉蛋儿。这就像阿布拉莫维奇的切尔西金元帝国,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砸下十亿英镑,硬生生将“暴发户”标签熔铸成欧冠奖杯的蓝色徽章。从心理学角度看,赢球很重要。马拉多纳1986年上演的“上帝之手”引发举国狂欢证明,胜利的甘霖足以浇灭“马岛战争”遗留的民族屈辱火种。

于是,球迷可以用一切天经地义的手段支持自己的球队赢球。他们会在对方主罚点球时模仿诺坎普球迷的“人浪干扰法”,可以像加拉塔萨雷主场球迷那样用火炬与刀锋编织地狱图景,更可以像多特蒙德南看台用十万张马赛克拼出“背叛者”迎接格策回归。

所以,我们总能看到疯狂的球迷和谨慎的教练。哪怕球迷因为胜利把教练当成上帝的宠儿,教练也是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因为他知道,眼前这帮人的赞誉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变成恶毒的诅咒。而神奇转变的原因,就是排名榜上的位置,火辣辣的成绩。

一个称职的教练不会拿成绩作为唯一指标要求自己的球员。我说的是称职的教练,因为有不在少数的教练被成绩所迫使用了旁门左道。诸如私下鼓励球员服用禁药、教球员用假摔小动作欺骗裁判,或者干脆收买对方球员打假球。之所以我能说出来,因为这实在算不得新闻,被成绩蛊惑良心的“坏教练”,被曝了光的伪君子毕竟层出不穷。

称职的教练关注的永远是球队本身,因为球队成长得健康顺利,成绩自然就会好。所以教练会在盘算联赛排名球队前景之余,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球员和球队战术之上。

首先,教练不会为了单单一场比赛的成绩去破坏性使用球员。有的球员技术好速度快,但身体素质却并不理想,就像曾被称为“玻璃人”的德国球星代斯勒,是个典型的“打一场歇两场”容易受伤的角色。这时候教练不但要审慎地考虑球员身体状况,还要安排其他人替他分担工作甚至加以保护。因为教练脑子里装的是一个赛季甚至几年的中长期规划,一旦中间出了纰漏就贻害无穷。

然后,教练会为了长远的效果持续改善技战术,所以他必须忍耐磨合期的失利与不顺,甚至球迷乃至俱乐部的不理解。无论是穆里尼奥在波尔图实施“双后腰”战术,还是瓜迪奥拉在巴塞罗那推行大名鼎鼎的“Tiki-Taka”战术,无不是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硬着头皮熬过来的。所以教练要对自己有信心,更要对球员的适应能力有信心,而不能为了球迷的斥责而手忙脚乱改弦更张。

再然后,教练必须是个主意正,有坚定信心的人。如果今天有人让他摒弃某位球员,明天有人让他放弃某种战术,后天再有人让他试用明显不适应球队风格的球员,而教练一切照办的话,不仅会失掉所有人的信任,还会埋葬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我们看如今大名鼎鼎的功勋教练,无一例外都是性格强硬、说一不二的狠角色。因为只有狠角色才能保护球员,才能捍卫自己的原则。

所以,成功的教练需要看长远,需要坚持信念,需要保护自己的球员。有了这些优良品质,教练才会真正获得球员的尊重支持,球迷的爱戴理解。而对于那些为了一时一地的成绩动不动就翻脸扯皮的球迷,教练往往不屑一顾,不能顾,也顾不起。因为教练和球迷一旦置身赛场就是两种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教练能不能成功,关键是要看他能否把球员当成自己的孩子,能不能为了孩子做长远的打算。一场比赛,或者一个赛季,只是一时,而足够看得长远,才是一世!


那些在教练席揉皱的战术纸团,何尝不是包裹着未来的胜利蓝图?当温格的青铜雕像在酋长球场揭幕,曾经辱骂他的球迷举着“对不起”标语集体鞠躬。这戏剧性场景印证一个道理: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的战略家终将等来自己的证道时刻。就像布罗代尔笔下的长时段理论,胜负得失终会湮灭,唯远见卓识永存。 

所以,当父母们为补习班焦虑时,或许该听听弗格森92班青训的启示:吉格斯、贝克汉姆们不是在嘘声中成为传奇,而是在卡灵顿训练基地日复一日的晨雾里,将批评淬炼成成长的养分。毕竟,人生的绿茵场没有伤停补时,但永远存在下半场逆袭的可能。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