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1898—1982),字玉如,号茂林居士、迂叟,是近现代书法史上以小楷、行草见长的大家。其30岁所临王羲之《黄庭经》小楷,堪称书法临习的典范之作,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玉如自幼习书,13岁小楷已具功力,后专攻“二王”书风。30岁时,他在哈尔滨任秘书期间,利用闲暇精临《黄庭经》,此作后被誉为“深得右军之意”,堪称其书法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吴玉如以“笔笔临似”为准则,字形结构精准还原王羲之原帖的端庄秀逸,笔法细腻精到,起笔藏露自然,转折处提按分明,尽显“骨气洞达”之美。
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吴玉如融入个人气质,笔墨间流露出空灵飘逸之感。章法疏密有致,字距行距匀称,整体气息清雅,展现出晋人书法的俊逸风神。
此作不仅是吴玉如个人书风的奠基之作,更为后世学习“二王”小楷提供了珍贵范本,体现了传统书法“由临入创”的传承路径。
吴玉如善用中锋,笔尖落纸如锥画沙,线条刚健中见柔韧。转折处以“捻管”之法调锋,使笔画圆润饱满,毫无滞涩之感。
起笔轻按铺毫,行笔中锋直下,收笔时或回锋或出锋,节奏分明。如“之”字捺画,起笔轻灵,行笔渐重,收笔自然,一气呵成。
字形看似平稳,实则暗藏奇崛。如“灵”字下部“巫”字两竖内收,上宽下窄,形成欹侧之势,却因上部“雨”字头覆盖而复归平衡。
通过笔画繁简与空间留白营造视觉张力。如“观”字“见”部疏朗开阔,“雚”部紧密收敛,对比鲜明却和谐统一。
字距行距匀称,行列分明,体现晋人书法的理性之美。字与字之间通过笔势牵连,气脉贯通。如“清虚以守神”五字,笔意连绵,顾盼生姿。
吴玉如此作对当代书法临习具有示范意义。其“形神兼备”的临摹理念,启示学书者需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性,避免“抄帖”之弊。同时,作品中“清刚之气”与“书卷之味”的融合,为现代小楷创作提供了美学参照。
吴玉如30岁所临《黄庭经》,不仅是其个人书法的巅峰之作,更是传统书法临习的典范。它以精准的笔法、精妙的结体和清雅的气韵,展现了“二王”书风的精髓,同时融入了吴玉如独特的艺术理解。此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承载的书法精神——对传统的敬畏、对个性的追求,以及对书法美学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