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牡丹:古诗词30首并赏析,国色无双艳,秾华压众芳

 自然田野 2025-04-17 发布于云南

原创 指尖花花 诗联双修院校

2025年04月15日 22:33

01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诗通过对比芍药与荷花,突显牡丹兼具艳丽与端庄的双重品格。"动京城"三字以动态笔法展现万人空巷的盛况,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追忆,堪称咏物诗经典。

02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以云霞喻贵妃霓裳,借带露牡丹暗指美人容颜。将人间富贵花与仙境意象交织,开创了以花喻人的新范式,展现盛唐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03

《牡丹》

唐·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谩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

全诗运用博喻手法,将牡丹与神话植物对比,凸显其超越仙界的绝美。"根本是琅玕"句以玉石作比,既赞其根骨清奇,又对高洁品格的颂扬。

04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突破传统咏物范式,赋予牡丹以主观情感。"愁欲断"三字将盛放之姿与迟暮之忧并置,开创"以悲写艳"的审美新境,展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造

诣。



05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通篇用典而不着痕迹,以历史美人与牡丹互喻。尾联化用江淹梦笔典故,将赏花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体现李商隐特有的朦胧诗境。

06

《咏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表面咏花,实为黍离之悲的寄托。以洛阳牡丹代指故国山河,"龙钟客"与"独立"形成强烈对比,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熔铸于东风花影之中。

07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紧扣"红白"双色特征,巧用拟人手法。"疑欲语"状红牡丹之秾丽,"只闻香"写白牡丹之清雅,结句"首冠"点明主旨,体现晚唐咏物诗精工典丽的特点。

08

《牡丹》

唐·罗隐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突破富贵俗套,揭示美丽背后的艰辛。"带雨"句双关,既写实景又暗喻世事无常。尾联以太真妃凭栏喻将谢牡丹,赋予咏物诗以的人生哲理。

09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以神女喻花,突破静态描写。破"字极具张力,将牡丹盛放之势与朝霞灿烂之景熔铸一体,展现中唐诗由工致向雄浑过渡的特征。

10

思黯南墅赏牡丹

唐·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以神话思维解构牡丹之美,"偶然相遇"对造化神奇的惊叹。结句"晚发赛诸花"既写牡丹花期特征,又寄寓大器晚成的人生哲理,体现刘诗哲理化倾向。




11

《题所赁宅牡丹花》

唐·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借牡丹喻人生际遇,从初绽时的娇艳到零落后的香消,是对繁华易逝的感慨。尾联"收取作香烧"以残蕊制香,展现惜花人的深情。

12

《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以拟人手法写牡丹心事,绿艳红衣的浓淡交织中,"花心愁欲断"道尽芳华盛极而衰的隐忧,反问句式强化物我交融的惆怅。

13

《牡丹》

唐·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突出牡丹不争早春的品格,叶帐成阴方展红颜。晨露暮风的时空转换中,金掌玉堂的华贵意象暗喻其"花中之王"地位。

14

《牡丹》

明·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在千花竞艳中凸显牡丹奇绝,"丹心独抱"赋予其忠贞品格。反问作结,将物理特性升华为精神象征,寄寓诗人赤诚情怀。

15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以女子口吻写牡丹情事,红笺泪痕与巫峡武陵典故交织,将花开花落幻化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构思新颖婉约。

16

《牡丹》

唐·罗邺

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

门倚长衢攒绣毂,幄笼轻日护香霞。

歌钟满座争欢赏,肯信流年鬓有华。

批判豪门竞相栽植牡丹的奢靡之风。"看到子孙能几家"的诘问,揭示繁华背后的隐忧,大富大贵,若是不用心经营,还是一场空。

17

《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借牡丹寄寓故国之思。胡尘汉关的沧桑巨变中,"龙钟客"独对牡丹,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熔铸于花影东风。

18

《牡丹诗二十首 其四》

清·丘逢甲

中国名花异国香,花开得地更芬芳。

才呈冶态当春画,却敛妖姿向夕阳。

云髻半偏初睡起,固施一笑与君王。

天涯何处无倾国,岂必当年在未央。

着眼牡丹的时空特性,"异国香"言其珍贵,"当春画"绘其艳丽,"向夕阳"写其从容。在朝暮变化中展现生命的多重美感。

19

《牡丹》

唐·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以平民视角观照牡丹热,先述重金求购的疯狂,后写寻常视之的淡然。结句"共戎葵不校多"的对比,暗讽世人盲目追捧。

20

《牡丹》

五代·裴悦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首联以"倾城"拟人,同李延年"佳人歌"典,桃李反衬更显牡丹贵气;颔联"不似地中生"奇语破空,说其非俗世凡品;颈联"无价"直指神品属性,"独有名"呼应首句;尾联转蜂蝶多情,将静态美转为动态生机,通篇托物见志,写尽士大夫对牡丹高洁品格的追慕。

21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宋.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此首以禅理入诗。首句"东风剪裁"化用贺知章咏柳,却暗藏无常观;"含情待君"拟花如怨女,与后文"花应恨"形成情感闭环;末句陡转恐花不开,实则隐喻政坛知己难逢。二十八字间完成"待-怨-恐"三重心理折叠,以牡丹盛衰喻人世聚散,深得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22

《题牡丹》

五代·卢士衡

万叶红绡翦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维惜尊前折赠人。

起笔"万叶红绡"造富丽之境,"翦尽春"暗含盛极而衰之惧;"丹青不如真"翻转绘画与自然关系,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形似神似暗合;后联数字具象化,"九十"指春光短暂,尾句"折赠"呼应刘禹锡"赏牡丹"诗,在奢艳中注入及时行乐。

23


《再看光福寺牡丹》

五代·刘兼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

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妖羞醉眼斜。

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

此首联,今昔对比制造时空纵深感,"蛱蝶迎人"与"春风入仙"构成世俗与超验的双重镜像;颔联工笔描摹声色,歌唇暗合"国色天香",醉眼遥应"沉香亭北";尾联金阙归露之想,既存台阁应制痕迹,又透露出士人"大隐于朝"的理想,在富贵气象中隐隐透出末世苍凉。

24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宋.欧阳修

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

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

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

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

此词以洛阳牡丹为起点,构建时空错位的抒情结构。"烟暖风和添酒味"打通味觉与触觉,将盛世欢宴酿成醇酒;"花出墙头如有意"拟人化牡丹为旧友,暗合元稹"多情花鸟不肯放"之思。下阕"千山翠"与"斜日坠"形成青赤对冲,末句"春愁来梦里"借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揭示牡丹已成超越之赏物。

25

《晚春送牡丹》

五代·李建勋

携觞邀客绕朱栏,肠断残春送牡丹。

风雨数来留不得,离披将谢忍重看。

氛氲兰麝香初减,零落云霞色渐乾。

借问少年能几许,不须推酒厌杯盘。

首联,以通感手法将视觉凋零转为生理痛感;颔联"风雨数来"化用李商隐"狂风落尽深红色","离披将谢"呼应《楚辞·九辩》草木摇落意象。颈联"兰麝香减"暗合《易经·乾卦》阳气消退之理,"云霞色乾"则如谢朓"余霞散成绮"的反向书写。尾联"少年能几许"以诘问刺破要及时行乐。

26

《牡丹》

五代·来鹏

中国名花异国香,花开得地更芬芳。才呈冶态当春画,却敛妖姿向夕阳。

"异国香"暗指波斯传入说,呼应《酉阳杂俎》外域花卉记载;"得地芬芳"揭示植物迁移与文化认同关系。颈联"冶态当春"承袭南朝宫体诗风,"妖姿向夕"则如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的时间拟人化。全诗在"中土-异域"、"晨昏-暮色"的二元对立中,展现牡丹作为文化混血儿的复杂身份,隐喻唐末的多元文明。

27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泠,无有起就月中看。

此首,以"紫牡丹"代指富贵气象,"玉盘承露"化用汉武帝承露盘典故,赋予白牡丹仙格;"月中看"暗合嫦娥窃药神话,构建冷艳超凡的月宫意象,参杂有道家思想。

28

《牡丹》

五代·归仁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偷香黑蚁斜穿叶,觑蕊黄蜂倒挂枝。除却解禅心不动,算应狂杀五陵儿。

"三春堪惜"蕴含《金刚经》"三心不可得"禅机,"黑蚁斜穿"、"黄蜂倒挂"的微观特写,如《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的具象化。尾联"解禅心不动"与"狂杀五陵儿"形成空寂与躁动的佛俗对观,牡丹成为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

29

《洛城观花呈尧夫先生》

北宋 张瞻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外寻芳未遇真。

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平生爱花"至"未见真"的跌宕,暗合程颢"格物致知"认知论;"人间无正色"以柏拉图理念论否定现象界,托出洛阳牡丹的理型之美。末句"初见洛阳春"如禅宗顿悟,牡丹超越个体升华为"天理"显现。

30

《题南平后园牡丹》

五代·齐已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

玉账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

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首联"暖披烟艳"化用《华严经》光明云喻,将牡丹置于氤氲佛光中;"列仙"却转道教意象,同南平王高季兴崇道史实。颔联"玉帐笙歌"实写王府宴乐,"瑶台归天"虚接兜率净土,世俗与超验张力毕现。颈联"香多觉受"与《楞严经》六根互用之理,"红重知含"揭示缘起性空法则。尾联"明年更胜"以轮回观破时间线性,牡丹开谢遂成法界圆融之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