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韵诗笺社 ![]() ![]() ![]() ![]()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奠基人,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他与程颐兄弟交好,创立象数易学,被后世誉为'道学宗主'。其诗作《皇极经世》以六十甲子推演宇宙规律,却被欧阳修讥为'虚学'。《死生吟》作于熙宁变法前夕,彼时士人热衷功名,邵雍却以'安乐窝中'的洒脱,嘲讽追逐不朽的虚妄,提出'生死自然'的哲学命题。 《死生吟》 ——邵雍〔宋代〕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 ![]() 【1】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 【释义】:修仙为了长生不老,礼佛为了轮回转世。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像沙漏中抓不住的流沙,越是挣扎越显徒劳。从秦始皇派徐福求仙药,到今人冷冻遗体寄望未来科技,这种执念贯穿古今。但庄子早有洞见:'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真正的智慧不是对抗时间,而是像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那样,与生命的短暂共舞,方能跳出永恒的韵律。 ![]() 【2】 再生与不死,二者不果能。 【释义】:长生与轮回,终究无法实现。 科技再发达,也无法让人永生;信仰再虔诚,也无法证实轮回。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方知生之意义。'那些执着于延续肉身的人,反而错过了生命的本质——就像抓住流星的尾巴,愈是追逐愈是消逝。真正的永生,是让精神在当下闪光,而非寄望虚无的彼岸。 ![]() 【3】 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 【释义】:假如真能不死或再生,才符合人之常情。 人类的执念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害怕成为'无',于是发明了天堂、极乐、元宇宙。但《道德经》早有箴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接受死亡的必然,反而能获得平静。当我们不再抗拒终点,生命才会如秋叶般从容飘落,化作春泥更护花。 ![]() 【4】 赏哉林下人,不为人所惜。 【释义】:隐居山林的人超然物外,不被世俗珍惜。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王维'行到水穷处'的自在,都是对生死的超脱。世人总忙碌于追逐名利,却忘了《菜根谭》所言:'世人所难得者是闲,所不能下者是死。'林下人的可贵,在于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活出了宽度与深度。 ![]() 【5】 哀哉公与卿,重为人所惑。 【释义】:可悲啊那些达官显贵,反被虚妄迷惑。 从和珅的豪宅到今人的'学区房焦虑',权力与财富从未让人真正幸福。叔本华一针见血:'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无聊间摆荡。'那些被名利捆绑的人,终将成为欲望的奴隶。真正的解脱,是像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跳出得失的牢笼,方能笑看云卷云舒。 ![]() ![]() ![]()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易经 八卦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