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事与愿违 作者:鸢尾花 人生如航海,计划是手中的罗盘,而命运却是莫测的风暴。 当我们从学校毕业,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启程,满心期待着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可现实却常常将我们抛向未知的方向。在“计划抵达的港口”与“实际漂泊的彼岸”之间,我们曾挣扎徘徊、奋起抗争,到最后却发现,很多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更多的是,人生朝着一场事与愿违而去。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 毕业那年,在宿舍里畅谈人生和理想、爱情和远方的我们,是否都事事如愿,还是在现实的面前落进了世俗的滚滚红尘?不禁思考:事与愿违,是不是就是人生的常态,是否是对人生的否定? 其实仔细品读众多人的人生经历就会明白,事与愿违,恰恰是人生的常态。那些年少时我们追逐的梦想和希望,终究会在现实的一地鸡毛里臣服于人生的无常。 看到网上有人晒出来的故事:向往自由的同学进了体制内,那个不爱说话内向的人当了教师,一直努力上进的人却成了妥妥的家庭主妇,恋爱脑却变成了不婚的丁克…… 人生多么荒唐,不经意之间就改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和梦想。所以,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事与愿违,就是对生命复杂性的诚实书写,也是生命对生活的不得不悦纳和改变。 人生的常态按理说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过着最普通最平凡且幸福的日子。可事实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为了生计和活着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与一个不爱的人死磕到老。你说想改变现状吧,好像被被各种问题所困扰,想挣脱束缚吧,又被社会,道德和利益的捆绑困在牢笼里,最终活成了一个有梦想却无力改变现状的人。 其实,当我们学着去接纳人生的失控状态,去看清这个社会的真相和无情,你就能窥见超越期待的深层意义,也能看到事与愿违的积极内涵。 事与愿违,是人类困境的永恒隐喻。回溯历史与文学的长河,无数故事都印证了这一困境。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极力逃避杀父娶母的预言,却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促成了命运的实现。这深刻地揭示了“人力与天意”的巨大悖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似乎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 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抱负无法实现,然而这种事与愿违却催生了他对精神自由的深刻觉醒,使他毅然决然地回归田园,寻得了内心的宁静。 叔本华曾提出“欲望钟摆论”,他认为人类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就如同追逐地平线,看似近在咫尺,可抵达的瞬间亦是落空的开始。 欲望永无止境,我们在不断追求中,常常陷入事与愿违的无奈境地。然而,不管人生如何的事与愿违,失控之中亦有觉醒,也有着创造性的价值。它能突破我们认知的边界,找寻到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灵魂。 在科学史上,青霉素的发现堪称经典。原本的实验看似“失败”,却意外地开启了医学的新纪元。 村上春树放弃经营店铺转而投身写作,人生轨迹的“脱轨”却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之路。 想起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从追求功名到遭遇挫折,最终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实现了从“功名幻灭”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转变。 多年前,自己毕业时原本想当一名语文老师,却阴差阳错教了半生的数学,又因为自己在文学上的素养和喜爱,才成就了自己今天的人生。 这些都表明,事与愿违并不可怕,而是可以随着境遇的变化而重新构建新的人生。 在事与愿违中,那些平凡人的故事,有时宛如一部部史诗。敦煌莫高窟的画匠们,最初或许只是为了谋生而作画,未曾想千年之后,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个人的“事与愿违”,在历史的长河中竟成为了文明的珍贵馈赠。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事与愿违”的痛苦。哥白尼打破地心说、达尔文颠覆神创论,这些颠覆性的真相诞生于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与突破中,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正是这种超越个体预期的探索,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仔细想想,人生从来都不是按剧本演出的戏剧,而是一首即兴发表的诗,押韵错误之处或许正是神来之笔。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写道:“愿你在困惑中生长,去爱那问题本身。” 让我们放下对“如愿以偿”的执念,在事与愿违的裂缝中,栽种属于自己的玫瑰。 你一定要知道,此生你所遇上的每一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的林林总总,以及你经历的人生,都是在助你完成一场生命的修行。 勇敢地去直面人生的无常吧,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好,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在事与愿违中重新规划和书写属于你的辉煌人生。 ![]() 作者简介:鸢尾花(yuanweihua00),自由撰稿人。坚持用安静的文字,荡漾一池春水的宁静。用红尘的烟火,解读不一样的诗情和人生哲理。擅长诗歌、散文、杂文的写作,文字风格婉约、多变。个人散文集《那时,花开》、合集《纵使人生荒凉,也要内心繁华》已出版。微信平台:鸢尾花开(ID:yuanweihuakai00)购书请联系鸢尾花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