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学生趁我进班讲课之前,用我的电脑搜索出学校网站上我的工作照,在他想把照片投到屏幕之前,被我制止了。我也注意到他并没有在我进班之前将电脑投屏,是有意在等我到班看我的态度的。以我对学生的了解,他只是想调皮一下以表达与老师关系的亲近,我没有责怪他。而且我还为了缓和孩子的尴尬而开玩笑的说,那张照片不是我最好看的照片,有机会我找张好看的照片给他们看。 为了不让学生在其他时候犯这种有失礼貌的边界的错误,我也当即在班级表达出这样的观点:电脑作为老师的个人物品,除了我在课堂上投屏呈现的部分,其他内容均属于个人隐私范围,私自动老师的电脑是有失礼貌和分寸的,同时我列举了其他超越边界的行为。 我所在中学是一所重点高中,客观地讲,这里聚集了全市最好的学生,因为学生整体素质好,大部分孩子的家教也很好,大多数时候老师们会默认这些孩子是懂得礼节的,因而也缺少对孩子们礼节方面细节的教育。事实上,确实大部分学生都不需要这方面的教育。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和低年级都没有接受过细致的礼仪教育。 越是对成绩好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越是容易忽视其他方面细节的培养,因为这些孩子观察能力强,大部分会很自觉地学习到应有的行为规范,而且这些自尊心也强,基本都会为了防止被否定和批评而避免做失当行为。同时,老师们一是出于对“好”学生的喜爱,二是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通常不太会直接指出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不当之处。 有些孩子在一些小事上缺少边界感。这些问题,除却一些孩子自身因素外,也反映出学校在一些教育的细节上还是缺少系统的基本礼仪的教育和指导,虽然这部分教养更多的应该是家庭的责任。 以下是我最近发现但也是碍于情面没有跟学生指出的一些我认为的缺少边界感的行为: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老师的麦克使用;未经老师允许,直接到办公室倒老师煮好的茶水;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坐在老师的办公位上;在办公室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在办公室随意走动;跟老师有过分撒娇或亲近;在老师休息的时间,包括午休或下班时间问问题;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发长语音消息等。 我让AI帮助列举出的30条缺少边界感的行为。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增删,就是提醒不要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小事见人品。 以下是豆包AI列举出的,供学生和家长参考,可以结合自己的看法增删: 30条人群中常见的缺少边界感的行为: 1. 未经允许擅自进入他人房间,不敲门也不打招呼。 2. 随意翻阅他人的私人物品,如钱包、手机、日记等。 3. 过度询问他人的私人生活细节,如收入、感情状况、家庭矛盾等,且不顾及对方是否愿意回答。 4. 在他人明确表示忙碌或不想被打扰时,仍强行与之交谈,占用对方时间。 5. 不请自来地参加他人的私人聚会或活动,事先也不询问主人是否方便。 6. 擅自替他人做决定,例如帮别人拒绝邀请或答应别人的请求。 7. 对他人的穿着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过度评价和指责,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8. 在公共场合大声讨论他人的隐私或敏感话题,不考虑他人感受和周围环境。 9. 频繁地给他人打电话或发消息,即使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也不断催促。 10. 直接向他人借钱,不说明用途和还款计划,也不考虑对方的经济状况和意愿。 11. 不经过他人同意,就将他人的照片、视频等资料随意分享给他人或上传到网络。 12. 在他人工作或学习时,在旁边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干扰他人。 13. 强行加入他人的对话,打断别人说话,插入自己的观点和话题。 14. 随意使用他人的个人物品,如衣物、化妆品、书籍等,不提前征求意见。 15. 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来生活、做事,试图改变他人的行为和想法。 16. 打听他人的社交关系,尤其是与自己无关的人际关系细节,并四处传播。 17. 在他人休息时,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拜访或打扰,如在深夜或清晨打电话、敲门等。 18. 对他人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过多干涉和批评,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19. 不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在与他人交谈或相处时,距离过近,让人感到不舒服。 20. 擅自修改他人的物品或设置,如调整他人的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参数和设置。 21. 经常向他人抱怨自己的问题和烦恼,却不考虑对方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倾听。 22. 随意评价他人的朋友或家人,甚至在背后说坏话,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23. 要求他人时刻陪伴自己,一旦对方有其他事情要做,就表现出不满或生气。 24. 在他人有明确的个人安排时,强行邀请对方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不顾及对方的计划。 25. 对他人的兴趣爱好表示不屑或贬低,认为自己的爱好才是有价值的。 26. 未经他人许可,在他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上留言、评论或发布内容。 27. 向他人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不考虑对方的情绪状态,一味地发泄。 28. 看到他人在做某件事情时,不询问就直接上手帮忙,可能打乱他人的节奏或计划。 29. 随意泄露他人告诉自己的秘密,没有保守秘密的意识。 30. 在他人已经明确拒绝某项请求后,仍然反复劝说或请求,让对方感到为难。 ![]() Deepseek的回答: 以下是30条人群中常见的缺少边界感的行为,分类整理以便于理解: 身体与空间侵犯
隐私与物品越界
情感与关系过度介入
言语与社交越界
时间与数字边界模糊
控制与干涉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