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骨、牡蛎扩大应用——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55)

 中医闫大夫 2025-04-18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55)

《伤寒论》火逆证,包括烧针、艾灸、药熏、热熨、火烤,因惊恐而神识不安,甚则发狂,常投镇静、收敛,主要为龙骨、牡蛎,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误下“烦惊”,亦开该药,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总之,龙骨、牡蛎疗心神不安,含有潜阳成分,被后世列为镇肝熄风专用品,获得鸳鸯、蝴蝶双捷、双飞的称号。老朽派遣较多,且扩大启用范围,凡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噩梦、脑胀、记忆减退、肠道滑脱、胆怯不愿见人,皆有用武之地

1990年诊一产业工人,怕大声说话,夜间心悸,惊起呆坐,大呼小叫,似见《聊斋》所云鬼狐,全身出汗,诸同道按痰邪、瘀血、阳虚神不守舍调理,效果不一。委吾施治,当时搜索空肠也无良法,姑以大量龙、牡试之,处方茯神20克、桂枝20克、甘草15克、紫石英3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日饮一剂,分三次用。服后转佳,惟恐惧症状仍然不减,乃将龙骨升至70克、牡蛎80克,继续没停,共三十帖则病消而安。量大起了重要作用。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分享了龙骨、牡蛎针对的病机是虚阳外越和肝阳上亢之证,此两味药可以潜阳,可以镇肝熄风。张老也把他使用这两味药治疗的病证一一列出,供各位参考。治疗以上病证小郎中有时也会选择龙牡合用,但一定要对证使用,这个证就是肝阳上亢和虚阳外越。使用时注意一般都用生品,如果治疗汗症时,可选择锻制品。

龙骨在《名医别录》中的论述: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

牡蛎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论述: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在《名医别录》中的论述: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文中张老分享了一则医案,这则医案从症状特点看,诊断为阳虚神不守舍更为适合。心藏神,肾主恐,心肾阳气不足则易担惊受怕,易恐惧,心肾阳虚神气浮越,易在夜间加重,神气外浮,出现心悸,阳虚不能敛汗,易出现汗出偏多,汗后身冷的表现。张老针对此医案选择的治疗方案是温阳益气,收敛阳气。选择的处方是桂甘龙牡汤加茯神和紫石英。桂甘龙牡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针对的病机是心阳不足,虚阳外越。本案中加茯神起到降逆安神作用,加紫石英也起到重镇安神的作用,此外紫石英还可补心气、温肾阳,暖下焦。

紫石英在《名医别录》中提到的功效:味辛,无毒。主治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生太山,采无时。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味甘、辛,温,无毒。主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治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久服温中,轻身延年。

潜阳镇惊桂甘龙牡汤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图片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图片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