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即见母亲每年三月十九日备办祭品于家中门外当空拜太阳公,是日为太阳公生、太阳星君诞辰,广东普宁各处皆有祭拜。到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个三月十九拜太阳公,隐约间,也是在拜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拜殉国的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拜的是大明。而三月十九拜太阳公拜崇祯帝,也不止普宁有,不止潮汕有,整个沿海江浙闽粤台皆有。《潮州志》风俗卷中写道:三月十九太阳生,俗于是日设香烛品物祀太阳于空中,相传谓因明朝之亡而祀之也。 拜太阳神是非常原始非常古老的自然崇拜。按考,古来太阳诞有多个时间点,六月十九系为旧时流传最广者,另又有二月初一、三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而事物是演化的,其应运而生,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太阳诞最终因需而被确立在三月十九,传承至今。 《萧山县志》记:三月十九日,俗称太阳生日,有集会,设供于庭,妇女彻夜宣佛号者,谓之宿太阳山,按明思宗于三月十九日殉国,遗民痛之,故于是日设供,托言太阳生日,以讳饰之,后世沿其事而昧其意。 又《台湾通史》风俗志载:三月十九日传为太阳诞辰,实则有明思宗殉国之日也,以面制豚羊,豚九头,羊十六头,犹有太牢之礼,往东祭之,帝出乎震也,家家点灯,欲其明也,亡国之思,悠然远矣。 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写道:国家定鼎之初,吾乡遗老,最盛感怀故国,每以庄烈帝死社稷之日,私设野祭,相聚拜献,而事关禁忌,不敢明言,于是姑妄言之曰此太阳生日之日也,日以当君,托生日以代忌日。 《清稗类钞》记:三月十九日,固明思宗殉难日也,当时讳之,而谓之曰日诞,于是迷信者皆沿之,是日,有斋沐者,辄凌晨而起,诵《太阳经》,若是日天晴,则曰神喜而受人之祝也,或阴晦,则曰神胡不喜,乃却人斋供也。 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太阳经》内容通俗易懂而经文朗朗上口,其开头写道:太阳明明珠光佛,四大神州照乾坤,太阳一出满天红,晓夜行来不住停……。据说,这经文的第一句太阳明明珠光佛说的就是明思宗,说的就是朱明。据说,明思宗的神化形象就是朱天菩萨,又称太阳菩萨、朱天君、朱天大帝。此外,民间为缅怀纪念这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还将其奉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而日月合为明字。 翻开明史,自缢殉国死社稷的大明思宗崇祯皇帝何其悲壮,何其悲凉! 《明史》记,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又《烈皇小识》记,先帝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紬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红方鸟,袖中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于天上,不敢终于正寝。 又《甲申传信录》载,上崩驾于万寿山之巾帽局,书血诏于前襟云:自朕失守社稷,无顏冠服終于正寢。 除此,《明史纪事本末》还脑补更完善的写道,上披御蓝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百八十多年前,崇祯皇帝的殉国,促成了民间忠君爱国思想隐约间的追念和传承,推动了民俗的形成和发展。潮州辜厝的朋友介绍说,其乡里自古三月十九便在村庙丈八宫神仙灵庙公祭太阳公,公祭大明思宗崇祯皇帝,至于各家各户之祭祀则不在话下。辜厝明确的说明拜太阳公拜崇祯帝,其公家于清晨在村庙门前置一太师椅,椅后立一十字架,架上套一龙袍,虽冠以帽,履以靴,然布置一见却有凌乱之感,而此谓太阳公崇祯帝也。这不禁让人想起明史中那么一句: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何其无奈,无如之何。此外,庙门两旁又贴上专用对联曰:根车来马日,月殿吐龙吟。各种隐喻,各种祷祝,不言自明,不言皆知。 辜氏族人如此举行明思宗之公祭仪式,在全潮各处是罕见的,而其来有自。辜厝宗族于宋末创居潮州此处,传至十世有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生于明万历廿八年,卒于清康熙八年,崇贞元年与郭之奇、黄奇遇等潮州籍名士同登戊辰科进士,史称盛世元凯戊辰八贤、龙飞首盛戊辰四俊,其历任桐城县令、山东道御史、户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太常寺正卿等职,其刚正不阿、忠贞爱国,思宗自缢身亡时,其痛哭返乡,披黑衣,奉母隐居桑浦山玉简峰,与名士谢儒美、李白仁赋诗言志,抒发不屈的民族感情,不久又加入到复明的斗争中去,最终病逝于台湾。如此烈烈民族气节,倡导一乡一族公祭殉国君皇,这已是不难想象的事情了。 三月十九拜太阳公拜崇祯帝,实也二者重叠也。知闻潮州辜厝公祭太阳公崇祯皇帝的场景有好多年了,每每见此场景画面,总有无限感慨,总想也到现场感悟一番。而今岁乙巳三月十九总算来到现场,敬之,仰之,了一心愿。太阳明明珠光佛,四大神州照乾坤,太阳一出满天红,晓夜行来不住停……。这是多美好多朴素的生活向往啊!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族谱编修)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 摄影:安静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