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要是想吃一口不动手的早饭。便步行几分钟或骑电动车赶到白田雅苑门口。不是在那几家挂着长鱼面招牌的面店吃一碗面,而是从移动餐车上买上一块鸡蛋饼,或者杂粮饼。 崭新的餐车上是两位像双胞胎的女子,她俩莺莺燕燕。会热络的与你招呼,两人之间不停言语,配合得天衣无缝。两个人大略看去又长得特别相像,都扎着长马尾,围着印有现在很火的“魔童哪吒”的围裙。 她俩总是充满着一股说不出的热力,对待这份手艺的无限热爱。你觉得看她俩做饼的时候很舒服,她们总是戴着口罩,戴着手套的。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她们的老主顾,但我也算是这里的掌故了。她俩之前是位叫董姐的大姐在这里做鸡蛋饼,风里来雨里去也做了不少年,时间上算起来应该是白田农贸市场新建之后就在雅苑门口开始了,一直到经历过三年的“新冠”疫情。 我刚认识董姐做鸡蛋饼还是老的白田农贸市场门口了,那时偶尔才在董姐这儿买饼,那时是一长溜的早点摊,董姐的邻居是一位年轻的河南女子做饼,年轻的河南女子做饼特别讲究,她是一直戴着薄膜手套的,做的饼也比董姐的清爽。哪天她不在,董姐才做了替补。我的许老师就特别肯定过那位河南女子和她做的鸡蛋饼。终于有一天,河南女子不做了,似乎只有董姐还在坚持,一直坚持,并且董姐的鸡蛋饼似乎也好好吃。 后来,董姐也坚持不了了,在董姐歇业前的一段时间,她不断提及要去她在外地的女儿那里,大概是要帮女儿带孩子。 董姐还是不来了。于是就出现了姐妹俩,她们毕竟从未做过,问起来,也是含糊其辞说是董姐老家的“亲戚”,然而眼见着她俩越做越好,现在已经换成崭新的餐车,每天忙得热火朝天,莺莺燕燕。一道风景! 姐姐,88年;妹妹,92年。“我俩很苦的。”听姐妹俩说过一些她们家里的情况。然而,她俩姐妹更多的让我们,让她们的顾客感受到的是如火的热情,文明礼貌的语言,兢兢业业的手艺追求。故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