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自认为写得还不错,献给想赚钱的你。 很多人觉得,成长就是不断学习,读书、听课、考证,把自己塞满知识,就能变强。但现实是,你学了十年,可能还不如别人研究一年赚钱进步得快。 这不是说学习没用,而是“学什么”比“学多少”更重要。如果你学的全是不能变现的东西,那你只是在用勤奋麻痹自己。如何快速成长?研究赚钱的逻辑,因为赚钱的过程会逼着你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快的成长。 1. 赚钱是最狠的成长方式 巴菲特说过:如果你不找到睡觉时也能赚钱的方法,你就会工作到死。这话听着扎心,但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人拼命学习,却从没思考过“学的东西怎么换成钱”,结果越学越穷。 举个例子:一个文学硕士天天研究古典诗词,但从不思考怎么靠写作赚钱,最后可能只能去当个普通编辑,月薪几千。 另一个同样喜欢写作的人,研究自媒体、变现、出书逻辑、教别人写作……,两年后可能已经靠写作年入百万。 不是文学没用,而是“学以致用”才是关键。赚钱的过程会逼着你学市场、学人性、学商业,这些才是真正让你变强的东西。 我之前在某站看过一个视频,一个30多的年轻人,家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书,但就这么一个热爱知识的人,30多了,失业,之前做保安,孤身一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没挣到钱,现在还和父母挤在40平米的小房子里。 2. 赚钱能暴露你的弱点,逼你进化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成长型思维”,什么意思? 认知上的“成长型思维”,和“凡是发生,必有利于我”这句话异曲同工,比如,你被渣男骗了,那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自己性格的不足?如何提升识人的能力?如何处理亲密关系? 行动上的“成长型思维”,即:以目标为导向,不断精进。 比如:你想做短视频赚钱,但发现没人看,你就会去研究算法、剪辑、选题,甚至学心理学(怎么让人停留更久)。 你想做电商,但货卖不动,你就会去研究流量、转化率、用户需求,甚至学谈判(怎么拿到更低进货价)。 这些都不是“学习”能教你的,而是“赚钱”逼你学会的。赚钱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每一次解决问题,你都会比昨天更强。 3. 赚钱能让你看清世界的真相 很多人学了一堆理论,但对世界的认知还是错的。比如:你以为努力就能成功,但现实是,选择比努力重要百倍。 你以为学历决定收入,但现实是,商业嗅觉和执行力才是关键。 研究赚钱,能让你看清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举个例子:一个程序员只会写代码,月薪2万,觉得很高了。 另一个程序员研究怎么接外包、做产品、做直播,两年后可能已经年入百万。差别在哪?前者在打工思维里循环,后者在用商业思维破局。 4. 如何用“赚钱思维”加速成长? (1)学能直接变现的技能 想赚钱,那就别学那些“听起来高大上但赚不到钱”的东西,比如:学哲学不如学营销心理学(哲学当然很好,但从赚钱角度比较难)。学历史不如学商业思维(历史有趣,也能给人启发和力量,但后者能赚钱)。 你当然可以先学能赚钱的,再去补兴趣。 (2)用“最小可行性产品”测试市场 别等到“学完美了”再行动,先做个简单的东西试试水。想写作?先发10篇在某平台,看有没有人看。想做咨询?先低价甚至免费接几单,看市场买不买单,再不断调整。 市场反馈是最好的老师。 (3)研究赚钱的人,而不是研究理论 别只看书,去看现实中的赢家怎么做的。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想创业?去研究那些年赚百万的小老板,而不是只看MBA案例。想做自媒体?去拆解爆款账号,而不是只听“写作课”。 成长路径=找对标+模仿+优化。 5. 最后一点:别把“学习”当逃避现实的借口 很多人之所以沉迷学习,是因为学习比赚钱简单。学习让你感觉“我在进步”,但如果不落地,那就是自我安慰。 真正的成长,是学一点,用一点,赚一点,循环迭代。 所以,别只顾着学,去研究赚钱吧。因为赚钱,才是世界上最快的成长方式。 你我共勉。 关于肥猫: 几近不惑、依然有惑。经济类硕士,文章只专注于两件事,搞钱、变强,持续分享搞钱思维、方法和成长感悟。是的,成长,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