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每个孩子装在心中

 施训洋 2025-04-19 发布于安徽

       准确说,是在两周前,有孩子在作业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施老师,我觉得我考不上高中,所以您放弃我吧,感谢您以前对我的教导。


       读到这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走上工作岗位以来,遇到的孩子形形色色。有的性格开朗,乐于接受批评和指导;有的多疑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大方活跃,总为别人着想。

       为了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我找孩子面对面聊了一会。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明白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更多适应社会的知识。

       孩子,不要灰心。成长的路,很长,很长。

       当下的迷茫与困惑,只是一时,跳过去,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没有人一帆风顺,老师也有过与你一样的成长历程。学习离不开勤奋,成长离不开挫折,打败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战胜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老师眼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前途的,请记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我的劝导下,孩子认识到兴趣是发展自我的最好途径。我还与孩子讲述了一些没考上高中而选择读专业技术学校的学兄学姐们的例子,尤其是几个艺体类特长生的成长事例。

       宗旭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我在乡村学校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中的一员,酷爱画画。尽管他的学业水平不是很高,上高中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觉得他是个人才。我鼓励和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建议他读中专。

      当年中考,他父母不在身边,我便成了他的“父亲”,全程陪考。后来,他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让他选择了一所中专学校专门学画画。


      今年他即将参加艺术类高考,预祝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不能只盯着分数,而要将每个孩子当人看。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物质奖励与精神鼓舞,两手都要抓。

       参加工作以来,总会对取得进步的孩子进行奖励。先前是本子和笔,后来是十元、五元,现在是数十、上百元。

       孩子们,你们谁考第一,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孩子们,你们谁进前十,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我常与孩子们说上述两句话,其实,这正是平等对待每个努力向上的孩子。


       近三十年,奖励金从几元到几百,变化的是数字,不变的是本心。最近几年,奖励金多是平时稿费所得。


       有人说不要对学生太好,他们是不会记住你的好,只会记住你对他的不好。其实,对学生的好并非要他们记住并回报。像我,学生时代遇到的一位又一位老师,他们对我的好说也说不完,但我从没有回报过他们。

        尽管如此,没当我回想起老师们激励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微妙的动作,都会从内心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感激之情。

       初中时代,也曾有过青春萌动,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臭美,一有空闲便跑回宿舍照镜子、梳头。那天,班主任悄悄站在我身后,将我梳好的头发揉乱并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还不是想好时,不要为此而荒废了学业,要对得起在田间劳作的父母。”

        回想起来,每一位老师出发点都是一致的,他们希望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近期,有不少孩子喜欢对老师们直呼其名。班级里就有,这一行为很显然是不文明的,长幼有序是基本素养。

       但,强行介入似乎很难奏效。唯有多与孩子们交交心,找一找其中的原因。有孩子说老师喊我名字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喊老师名字。我笑了笑,说你可以在老师名字后面加上老师两个字。

       也许,我们在喊孩子名字时带上同学两个字会更好一点。

       老师,只是孩子们生命中的过客,能让他们茁壮成长便是成功。他们对老师最好的感恩,便是多年后还能喊出老师的名字并带上老师二字。

       临近中考,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不安与焦虑,相反,原本对学习有抵触的几个孩子也重新回到了教室。看到这一幕,我无比欣慰。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一直坚守的教育信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