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毛主席再次任命彭德怀,却需要与一人磨合,此人是谁?

 暮云深 2025-04-19 发布于湖南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一伙有着热诚之心的有志之士。他们怀抱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红色精神,为了救国救民行动在革命战场的第一线,不惧牺牲和困难,将国家从一次次分裂和生死存亡中拯救出来,并在沉睡的土地上让这头巨兽获得重生。

  他们已经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象征。其中,在这些光荣的战士之中,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毋庸置疑的绝对的主心骨和精神领袖。没有他承前启后,带领我党多次在生死时速中徘徊战斗,那么我们就没有幸福的今日。

  但除了毛泽东主席,我国还有不少说得出名字的,有着强大人格魅力的存在。而这些英杰中,最为出名的应当是彭德怀彭老总。

  虽然在排名上,彭老总位于朱德朱老总之后,但彭老总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有才干却是让所有人都对他印象深刻,是毫无疑问的开国元帅。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彭老总便一直跟随着党奋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都可看见他的身影,可谓是戎马一生,将一切都交给了党和人民。

  对其之勇猛,毛主席更是说出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言。虽然说毛主席对各位战士的夸赞一已经是数不胜数,但对于彭老总的话,却丝毫没有半分夸大成分。由此可见彭老总之才略。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样一位真正伟大的人,却在建国之后对其行动进行多次阻挠,阻挠是一回事,但彭老总的行动却是毛主席亲自任命,这种举措就仿佛是在公然宣判对国家的反叛,是对人民的背弃。

  这个人,便是我国知名的老革命家,我党的老党员——李井泉先生。要知道,他可是我党的元勋,是人民和党忠诚的护道人,绝对不可能有背叛的举动。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脊梁

  江西自古以来便才人辈出,在动荡的时代更是如此,作为革命之地,不少革命家都发迹于此。

  而与其他的革命志士,一样1909年的11月,李井泉先生生于江西临川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困,因此刚懂事后,李井泉先生便在耕地中帮助亲人干活,畜牧等,就这样在艰苦和劳作中度过了宝贵的童年时光。

  虽然说李井泉先生的童年难以说能够有快乐和幸福所言,但每一分艰辛和苦涩都会成为他内心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在日后的生活中提醒着他。

  因为自幼跟随着家人劳作,四处奔波,这不仅仅是让年幼的李井泉先明白了人间疾苦,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他一样,正饱受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折磨,更重要的是,这些磨炼了他的意志力和性格,为日后的革命生活奠定了结实的革命基础。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国土上开始传播,而这消息在青年集体中更是受人追捧。

  与大部分有志青年一样,因为体会过了贫穷和困苦带给百姓的高压生活,青年时代的李井泉先生在革命结束后就迅速接受了进步思想,并且决心改变国家情况,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为了实现理想,李井泉先生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奔赴到城市。因为童年时期没怎么接触过相关的教育,因此为了实现目标,李井泉先生以比常人还要艰辛数十上百倍的努力艰苦学习,将自己的时间压缩到极致,及时查漏补缺,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加深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认识,争取让自己成为理论和思想上都不掉队的优秀青年。

  而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回报。李井泉先生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到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继续进修。在学习知识丰富自己视野和满足对知识获取的意愿的同时,在他的学生生活中更多的时间这事回应时代的号召,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这一腔热血很快就得到了关注和回应。在1927年的春天,李井泉先生成功加入共青团,成为了我党组织中的青年份子。虽然还没有正式入党,但对于自己的身份,李井泉先生能一直都是抱有着高度的热情。

  例如说南昌起义爆发后,虽然和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李井泉先生还是活跃在前线。

  他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动员农民帮助起义部队整理物资,进行后勤和运输工作等,更是积极参与各项组织活动,争取让很多人在红旗的照耀之下。

  因此,因为他的活跃,经过党中央决定,与1927年8月10日,同时也是起义部队南下的日子,李井泉先生和四百多位同乡的热血青年一起加入队伍,正式成为了革命阵线的一份子。

  在此之后,李井泉先生一直跟随党南征北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将一切都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而他的努力和行动也为全党人民所知。因此,人民都在歌颂他,以表示对他的敬爱和对他长期以来坚持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精神的感谢和崇敬。

  2.不畏打击与困难,对毛主席的绝对拥护忠诚

  对毛主席和李井泉先生来说,双方彼此之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的地位。

  在毛主席看来,李井泉先生是鞠躬尽瘁的革命好友,双方有着可贵的友情和战友情。而对李井泉先生来说,毛主席的存在就是信标,是结合了中国实际国情而提出的,受得住时间验证和能够和马克思主义一样,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真理。

  遵义会议,被称为的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因为王明等人极其不合实际,一心要照搬苏联经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逐渐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因此为了排除异己,巩固地位,毛主席的思想和地位就一直被打压。

  而这时,因为李井泉先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因此王明等人也将其也被划入到“右倾错误”派别中,要他交代错误。

  面对这种恶劣的情况,李井泉先生却保持冷静和不卑不亢的态度。王明等人死咬着,为他按上莫须有的罪名,他不卑不亢,并且据理力争,泰然自若的表明了自己对毛主席正确思想的拥护,并且还仔细分析了党与国家的现状,,详细说明了王明等人“左”倾思想的局限与错误。

  于是在此之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派别对李井泉先生等所谓“毛派”的党组织干部实行一系列的打击和迫害,不仅仅是在言语上将他们视位党和人民的敌人,更是拉帮结派,从根本上将他们打造成十恶不赦的革命叛徒。

  一切的一切直到遵义会议的进行,在这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毛主席和李井泉先生结合事实,仔细阐述了“左”的错误对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并猛烈批评了这一现象,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才回复过来。而这时,李井泉先生也调任中央直属纵队政治部主任,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职位。

  不仅如此,李井泉先生为人更是追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实践中出现,支持并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他不仅仅是这么要求自己,对儿女更是反复嘱托,甚至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来自于毛主席的文章或讲话,寄托了并且期待他们能够做到毛主席的说话和思想。由此可见李井泉先生对毛主席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其的拥护和爱戴更是非同一般,不可能是背叛人民的人。

  3.为何阻挠

  那么,他为什么要百般阻挠彭老总的行动呢?实际上,这并不是阻挠,而是磨合。

  彭老总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如此之高,还因为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彭老总为人耿直刚毅,实事求是,面对什么情况都会说真话,贯彻客观真实。

  但在政治上,这个可贵的特点却是一把会伤到自己的双刃剑。

  1958年后,我国进入了“大跃进”时期随着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通过,农业的生产成为了主流,以至于家家户户都在农业线上生产,忽视了其他产业。

  虽然说人民的积极动员是一项难能可贵的事情,但看到了数据带来的反馈后,机敏的彭老总发现了事情的不对。

  亩产千斤,到亩产万斤,并且数字更是不断的向上飙升,他立刻察觉到是数据出了问题,作为国防部长,他有义务去调查,因此,他申请了实地考察。

  不料,这却被人认为是右倾,并被有心之人利用,革除了其职务。而毛主席任命他到西南工作,也是希望这件事情就此翻篇。而在彭老总来到西南之前,负责西南建设的就是李井泉先生。

  面对这个空降的干部,并且之前也听说了有关他的负面消息,李井泉先生自然是不愿意服从的,并且对他的能力抱有怀疑,因此,他与其他西南的领导层一致决定对彭老总进行排挤,其工作和请求等都要经过重重审核和限制才能够实行。

  上层对自己有隔阂,下属更是听从领导层扔掉话不听从指挥,这对有满腹谋略的彭老总来说,想要进行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

  但好在彭老总是从最困难的情况出来的,早就有了良好的抗压能力。因此他决定直接用事实说话。

  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建设中,他都亲力亲为,不管是当前重头的工农业还是民生等方面,甚至包括军事,彭老总都争取做的面面俱到。

  而在想法出现了分歧等方面,彭老总更是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从身边的干部开始,彼此之间友善沟通,在不同的观点中互相交换彼此的意见并做出一定的实践来证实。这不仅仅是在做到观点上的求同存异,更是促进了他们这些实干者对彼此的了解,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不断上升。

  同时彭老总还明白,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因此他重视培养年轻干部,对于没有经验发年轻人,彭老总会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众多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而这些年轻小将自然也不负众望,但后期的建设中,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承担起建设的重任,西南人民的生活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看到这样的事实,李井泉先生也慢慢的对彭老总进行了改观。因为不论观点和立场,他们都是为了人民谋福祉,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同志。

  再者,他更是切身体会到了彭老总独特的人格魅力,看到了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热血和强大的实干能力。因此他也和彭老总和谐相处句,二人一同在西南方面的建设上彼此交流,关系甚好,一同将西南建设的美丽而富强。至此,二者的矛盾和负面认知彻底化解,在磨合中成为了最为坚定实在的情谊。

  参考文献:

  冯松;吕光.缅怀李井泉政委[J].党史文苑,2020,(10):24-28.

  李庆英;.“不容青史尽成灰”——基于开国元勋李井泉人生轨迹的评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11):19-21.

  李本泰.彭德怀对“大跃进”思想认识的起起落落[J].湘潮(下半月),2013,(09):1-2.

  张自智;.彭德怀在“大跃进”期间一次视察活动[J].党史纵览,2009,(12):33-35.

  王永华;.从赣鄱大地走出的优秀儿女——注重调查研究的李井泉[J].当代江西,2012,(02):52-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