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恺撒带兵在高卢两年三战三捷,不仅让恺撒本人和罗马军团在当地声威大震,罗马城中上到元老院、下到普通老百姓更是为之欣喜若狂。因为这三场大捷的战报,也就是《高卢战记》前两卷的内容,是恺撒亲手写的。恺撒简洁明快的拉丁语写作风格,让这些本来就贼带感的胜利读起来让更加酣畅淋漓。很快这些战地文学成了罗马最新潮的爽文,被内外给个人等争相传阅,一时间洛阳纸贵(此处可以写一篇《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的专业论文)。 过硬的业绩外加精准的宣传,罗马对周边小弟的威猛高光的形象也被树立和强化起来。这一切完全符合罗马统治,所以这一次,连一向保守的元老院也给恺撒点赞,于是这才有了史无前例的15天“谢神祭”。 15天狂欢庆祝,凯撒赢得了声望,元老院得到了权威,而普通老百姓则是得到没事没救和免费的角斗士比赛门票。到处欢声笑语,所有人都很开心。 只有一个人例外 一、老同志很郁闷 大家能猜到谁是那个例外吗? 应该不难猜,他就是此时罗马城里最大的那个咖:庞培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为啥庞培会不爽? 这个也容易理解,恺撒这个后浪,大有把他庞培这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样子。 庞培年少成名,战功无数。从苏拉时代开始,他征服非洲北非王国、平定西班牙叛乱、剿灭地中海海盗、踏平西亚和中东,迄今为止,他已经举办过三次凯旋仪式,这个记录在罗马是前无古人的(就当是的情况看,恐怕也很难有来者)。罗马给予他的荣誉都是最高规格,甩开其他人几条街,这么多年从没变过。 可偏偏这一次,恺撒破了他的纪录。 元老院这次安排 “谢神祭”,是为了感谢神仙保佑罗马人打胜仗而举办的庆祝活动。上一次元老院安排类似的活动还是为纪念庞培在东方打了胜仗。但是那一次的活动时间不是15天,而是10天。 这也就意味着,为恺撒举办的这次庆祝,活动的规模、参与人数、投入的资源都比庞培的那次足足多了50%。 这么明显的差距透露出来什么意思,你仔细品。 有一点必须说明,元老院为啥会拍板15天,正规史书上并没有特别靠谱的解释,可能是无心之举,也有可能就是元老院故意给庞培上眼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结果却是相当明确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虽然只是一场活动而已,但是这种明显差别对待,背后释放出来的是一种相当清晰且微妙的政治信号,这里面的门道,相信只要是混过办公室、尤其是官场办公室的人,应该全都秒懂。 现在请大家站在庞培的立场上想想,老头儿得多郁闷才行: 我才是罗马城里最靓的仔! 一直以来,罗马的“一哥”,毫无疑问就是庞培。就算是首富克拉苏、元老院首席元老小加图,以及“祖国之父”西塞罗,综合实力在庞培面前也是有巨大差距的:小加图没当过执政官、西塞罗没有军功、克拉苏军功没有庞培耀眼。所以一直以来,庞培总是一副心高气傲的样子,在他眼里,他才是罗马永远的C位,别人只陪给他提鞋。 而现在冒出来一个恺撒,风头强地不要不要的,瞎子都能看出来这是抢生意来了。 可笑的是,这个抢生意的竞争对手,居然是我庞培扶上马、送一程的结果! 大家往前翻翻,看看恺撒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其中离不开庞培的支持(前三头同盟1:活宝们到齐了)。当初要不是他恺撒舔着个脸求上门来求包养,他能有今天?想想前面恺撒在组建“前三头同盟”的时候那种低三下四的恶心样儿,再看看他今天志得意满的样子,庞培当然火大。 更可笑的是,前三头同盟里,他庞培是付出最多的,到头来却是收获最少的。因为组建前三头同盟,克拉苏负责出钱,庞培负责刷脸拉人头,而恺撒只有自己,等于说三个创始股东,恺撒是出资最少的那个。可是现在看来,恺撒又是当总督又是打胜仗,一边捞军功一边发大财,人生大赢家没跑。而他庞培似乎啥都没捞着,等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和恺撒比起来,他庞培的这笔投资简直就跟二百五一样,这要是说出去,还不得让全罗马的吃瓜群众笑话死? 林林总总这些原因加起来,在庞培眼里,这场为期15天的狂欢节就跟大耳瓜子抽他脸上没区别,简直岂有此理! 然而,上面说的这些还不是庞培最郁闷的地方。 当时的罗马城,还有一个人和一档子事情,让庞培跳脚上火。这个人同样风头火爆,而且和恺撒还脱不了干系,也正因如此,让庞培对恺撒更加不爽。 二、年轻人很嚣张 说到这儿,你能不能想起来这个把庞培搞得欲仙欲死、又和恺撒关系密切人是谁? 他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公子哥儿,江湖人称“御姐杀手”、“变装小鲜肉”、“约炮界小清新”的:普布利乌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喀(Publius·Claudius·Pulcher)同志。 我们这位普尔喀同志,前半生的故事那是相当的狗血。先是乱搞男女关系差点被弄死,而后又被恺撒从棺材里救了下来,并且还在恺撒的推波助澜成了保民官,帮着恺撒清理掉了所有对手,而恺撒也顺势稳固了他在罗马的政治基本盘,他才能够放心在高卢大展拳脚。(恺撒登场6:人至贱则无敌)(前三头同盟3:出来混总要还) 普尔喀在保民官的位置上可谓尽了风头。一年以后,普尔喀卸任保民官,随后他立刻竞选了罗马的执政官,并且成功当选。 当上市政官后,普尔喀的工作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为了继续进步,他连续出台各种讨好罗马市民的政策法案,由此人气暴涨,又收割了一波流量。看样子这么下去,等到普尔喀执政官到点,更上一层楼不成问题。 那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不是挺好的吗?怎么会招惹上庞培了呢? 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普尔有点飘了。 前面说了,普尔喀在罗马城天天上热搜,这人一旦出了名,凑上来抱大腿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两个外国人上求上门来,结果普尔喀轻轻松松就把事儿办了,结果结结实实惹毛了庞培。 因为这两个人不是一般的人物。 事情的过程相当简单。当时罗马的东方小弟中,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加拉太王国、一个叫亚美尼亚王国。这两个王国分别都有王子在罗马当人质。小弟们送儿子去大哥那边当人质,这在古今中外属于常规操作,我们在《希腊篇》中提到,亚历山大的老爸的腓力二世就曾经在底比斯当过人质,我们中国的《左传》、《战国策》里,这种故事更是比比皆是。一般来说,王子在人家的地盘上只要奉公守法,老大不会泰国为难这些人,加拉太和亚美尼亚的这两个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俩人在罗马好吃好喝,也算岁月静好。 可是时间一长,这俩货坐不住了。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跟何况,自家里那狗窝虽然和罗马这种大块头不能比,可毕竟是也是个国家,国王的位子和权力也是相当诱人,而自己一天到晚在不在国内待着,时间长了王位铁定和自己没戏。 所以,这俩人求上了普尔喀,希望普尔喀能帮他们运作运作,能不能让他们尽快回国,当然,好处费该孝敬的一分都不会少。 普尔喀当时正是风头劲爆的时候,整个人都处在亢奋的飘飘然中,再说这个事情也确实算不得不得了的大事,于是这货大包大揽满口答应了下来。 没过几天,在普尔喀的一番操作下,这两个王子的回国申请在元老院通过了,于是这俩货高高兴兴得踏上了返乡的旅程,临走还不忘对着普尔喀千恩万谢,除了必须的好处费,肉麻的吹捧也是一个都不能少。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普尔喀能干的形象又收货了一大波流量,人气连拉几个涨停,那场面普尔喀看在眼里,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透着舒坦。 然而,爽是爽了,后果却相当严重。 当整件事情传到庞培耳朵里,庞培直接摔了杯子。 那么,你能想明白为啥庞培发这么大的火吗?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逻辑,你只需所回答一个问题: 在罗马,谁才东方这些王国的大哥? 征服东方各国是庞培政治生涯的最高光时刻,没有之一。庞培凭借在东方的军功,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土地、人口和财富和税收,这让他捞足了政治资本,成就了他庞培在罗马政坛屹立不倒的地位。等于说,东方各国在庞培眼里,就跟铜锣湾在陈浩南眼里一样,整条街都归我罩着,有什么事情应该是他庞培决定,什么时候轮到普尔喀这个黄小子出来抢戏? 捞过界了! 现在大家应该看懂了吧,普尔喀和恺撒干的事情,都让庞培庞培面子挂不住,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恺撒出风头,那是是人家在高卢从0到1、实打实拼出来开荒成就,和庞培没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触及庞培的利益,所以庞培虽然看着酸,但却说不上来什么。 但是普尔喀就不一样了,这货可是实实在在动了庞培的蛋糕。在庞培看来,罗马的东方问题有却只有一个扛把子,就是他庞培。他普尔喀现在干的事情,不是和自己抢饭吃,而是要把饭碗都给端走,属于是要庞培老命的套路,属于你死我活的仇恨,这要是能忍,庞培以后就别混了。 小子,我看你有点飘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庞培和普尔喀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而庞培看普尔喀不爽,连带着恺撒也一起恨上了。 这里面的逻辑就很简单了,前面反复说,普尔喀当年是恺撒救下来的,又是恺撒一路扶着当上了保民官,所以不管恺撒或者普尔喀自己承认不承认,在庞培眼里,甚至在罗马人眼里,你俩就是一伙的,不接受任何反驳。 所以当普尔喀惹毛了庞培,那么庞培必然会迁怒于背后的恺撒,不管恺撒愿不愿意、知不知情,谁让这黄毛小子是恺撒一条线上的呢? 于是,在庞培眼里,恺撒和普尔喀这俩货,就成了存心来恶心他的“卧龙”和“凤雏”。那你想想,此时的庞培看恺撒是个什么眼神。 合着你们联起手来玩儿我是吧? 三、组个局吧 罗马城的情况、尤其是自己的这个女婿庞培的一举一动,都在恺撒的掌握之中。 当普尔喀的这种表现和庞培的反击汇总到高卢军营的时候,恺撒立刻意识:麻烦来了。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恺撒之所以能在高卢地区甩开膀子大干快上,是因为他大后方的基本盘很稳定。有了这个前提,恺撒在高卢打野就不会担心大后方出问题。 可是现在,眼看着小团体内部出现了裂痕,政敌都回来了,这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用不了多久,罗马主基地就会被偷家,到了那个时候,前线一边打仗一边还要防着被自己人背后捅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恺撒作为千年难得一见的老妖怪,上这种风险隐患自然看得明白,当然也会防范于未然。 看来得找自己的这个女婿好好聊聊了。 于是在公元前56年,就在恺撒忙着继续追杀比利人残余的抵抗部落的时候,他还硬是挤出了十来天时间回了一趟意大利本土。在今天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叫做卢卡的小城停了下来,在这里,恺撒牵头组了个局,他联合金主爸爸克拉苏共同出面,邀请“伟大的庞培”赏脸光临,大家一起重温火热革命的光辉岁月、顺便再畅想一下无限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罗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卢卡会议”。 就算你是个政治小白,也应该能猜到这仨货在卢卡城到底谈了些啥。无非就是权力蛋糕怎么分的问题。于是十几天会议下来,三个流氓拿出一份会议纪要,昭告天下。 简单来说就四条: 1、庞培和克拉苏联合竞选下一年、也就是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 2、执政官卸任后,庞培去西班牙当总督,克拉苏去叙利亚当总督,任期五年; 3、恺撒高卢总督的任期跟着延长五年,和庞培、克拉苏的总督到期时间拉平。 4、每个人当总督,手上的带兵权限统一扩大到10个军团。 关于这三条,本质上其实是在当时恺撒和庞培友谊的小船眼看着要翻的时候,拉上克拉苏这个老娘舅进行的二次分赃。 你看会议内容这四条,妥妥的平衡术。庞培和克拉苏再次联手一下年执政官,这是恺撒的意思,既能让自己的金主爸爸掌权,更重要的是给足庞培面子,第二次当选执政官的庞培,在面子上能够平衡恺撒风头太过带来的冲击;而一旦卸任,这俩货分别拿下来罗马东西两个油水最多、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当总督,而且一当就是五年,中间安的什么心,大家都懂。最后,大家都是10个军团,刀把子数量一样,这明显就是三个大佬互相提防,互相平衡。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庞培面子有了,克拉苏也拿到了好处,而最重要的,是对于恺撒而言,他能够保住现有在高卢的成果,为进一步巩固发育攒实力做准备。 如此一来,这仨流氓的革命情谊(特别是恺撒和庞培的)总算是续上了。 四、餐桌和餐单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对于这次的卢卡城会议,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上面提到过:三个流氓的分赃。 这么说当然不错,但是,这并不全面、更不精准。 关于卢卡会议,有一个细节需要补充说明,你听完这个细节再做判断。 就在三个流氓在卢卡开会的时候,罗马城里也是人心骚动。听说这三个大佬在卢卡开会,有超过200名元老院成员第一时间赶到了卢卡城,守在三个流氓开会的地方堵门,这一堵也是十几天,直到卢卡会议结束。 要知道,这200个都是元老院的人,放在今天都是中央委员,个个都是正部级起步。这帮人来到罗马,用白云大妈的话讲,那场面真可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总之一句话: 可把你牛逼坏了。 那么,你觉得这帮人来卢卡干嘛? 反正肯定不是旅游来了。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补充这么个细节? 因为回到刚才的问题,卢卡会议的实质,的确是流氓们的分赃大会,但是,这不仅仅是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个流氓的分赃,而是三个大号流氓带着一群小号流氓的公开分赃。 注意,这个结论包含两层意思:分赃和公开,并且后面那个词儿才是这次会议的真正核心。 这怎么理解? 大家翻翻前面的内容,恺撒、庞培、克拉苏第一次搞权力的游戏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方式?。那是在六年前,这三个活宝小范围拉个群,打算各自利用手头资源联合搞事情。六年前的那次,所有的计划都是在密室里偷偷摸摸完成的,外界并不知道。一直等到恺撒上台帮克拉苏和庞培搞定了大事之后,元老院那帮大爷才总算反应过来,自己被算计了。(前三头同盟2:用魔法打败魔法) 然而这一次完全不是这个套路。这次在卢卡,三个流氓完全是明目张胆,全程透明,连装都懒得装一下。等于是拎着高音喇叭满世界嚷嚷,哥几个就是要瓜罗马,怎么滴吧。 而面对这三个流氓嚣张到如此程度,元老院在干吗? 元老院是罗马权力“三驾马车”里最重要的一环。从公元前576年罗马走向共和开始就一直如此,特别几十年前的苏拉改革,元老院的权力更是本空前强化,也正是由于苏拉对元老院的权威的加强,才让罗马共和国又续命了一段时间。(罗马究竟怎么了(上):想回到过去)(罗马究竟怎么了(下):旧瓶装不了新酒) 那么也就是说,面对恺撒他们公然分赃,元老院是最应该站出来反对的。可是你看看现实情况是什么,一半的贵族老爷们跑到卢卡,心甘情愿给三个流氓当癞皮狗。这说明了啥? 这说明就连元老院自己都对罗马共和制度失去了信心。 因为元老院这帮贵族自己都不相信能够对付得了恺撒他们的野心,所以也就没了叫板到底的勇气;罗马面临的这么多问题,因为元老院拿不出像样解决方案,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依附强权、苟且度日,这才有了元老院还自己给自己拆台的丢人表现。 元老院这种看起来不负责任的做法,本质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实力继续坐在餐桌边,而是只能上菜单。所以恺撒他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因为无所顾忌的背后是权威的丧失,而之所以权威沦落到丧家狗一样的地步,是因为支撑权威的那套制度出了问题: 罗马的共和制度快要完犊子了! 如果整个国家的制度都出了问题,那么改朝换代就不远了。 这才是卢卡会议真正想告诉世人的真相,无奈、扎心、冷峻,同时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