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越苏韵 之 兴化四牌楼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5-04-21 发布于北京
四牌楼

兴化四牌楼是兴化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地标,它在明代称“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修建于明代中期的1559年至1591年之间,为兴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四牌楼曾两次被毁。第一次是在明嘉靖元年(1796年),后于清嘉庆三年(1853年)重建;第二次被毁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主体建筑被拆除,大部分匾额被肢解。现在的四牌楼是1990年重修的。

以前见到的牌楼都似“门”,而这座四牌楼倒像是“亭”,两层重檐,八角飞翘,四柱四门,四向皆通。




牌楼内外共悬挂匾额47块。旧匾的题字书法家,除“诗画名家”为郑板桥所题、“性静情逸”摹咸丰御书外,其余皆不详。今日重建之四牌楼,47块匾额中除一块旧匾、六块仿旧外,另外40块由赵朴初、启功等当代著名书法家按原文重书悬挂。47块匾额旌章兴化籍历史人物75人、81人次,跨越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


在“四牌楼”旁边的街心公园里,还有个“八字桥”,其实是两座桥呈“八”字分布。八字桥古称“中和桥”,亦名“登瀛桥”。因其与南市河上南北向的“永福桥”相交如 “八” 字型,故别名 “八字桥”。

据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 年),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兴化知县陈宇对八字桥进行大修,并增建了凌霄亭、节孝坊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和清嘉庆年间也都对其进行过修建。历史上的八字桥占据着兴化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它连通着商业最为繁荣的东城内东大街及北城内北大街,又是东市河上由南往北的第一架桥梁,且与舟楫往来的南市河相距甚近。





图片拍摄于2025年4月4日

【本号第765篇文章】
Image
《吴越苏韵》合集(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