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槐花香 ![]() ◎骈国华 暮春时节,故乡什么花最多最香?槐花!那扑鼻的香,不浓不淡,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气爽。 我的故乡,我曾经工作过的农场,房前屋后、河滩堤旁、沟沟坎坎、防风林里,到处都栽植着刺槐,这儿三五棵,那儿七八颗,粗者如碗口,细者若杯口,长得随心所欲,歪歪扭扭,却也各有风韵。 刺槐引自国外,乡亲们叫它“洋槐”。刺槐耐得住干旱,耐得住雨涝,耐得住风沙,耐得住盐碱,给他一个立足之地,就能蓬蓬勃勃地生长:无须呵护,就能花开满枝,就能成材派上用场。它宛如艰苦创业的故乡人,用自己改天换地的意志,把昔日的盐碱荒滩建成了今天的米粮仓。 “槐林五月荡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每年暮春,在桃红杏白、梨花飞雪之后,一树树洁白如玉的槐花便赶着趟儿开花香飘了。那一嘟噜一嘟噜玉葡萄般的花骨朵,形状如穗,质地如玉,清新淡雅,那绽放的花朵,你簇我拥,洁白如乳,清香扑鼻,沁人肺腑。那青翠的绿叶把满枝繁花衬托得如诗如画,比画还美。 槐花质朴,不张扬,不矫情。它不似玫瑰迷人,不似桃花娇艳,不似荷花立于水中难已接近,更不似牡丹国色天香。它开在乡野,毫不张扬;它颜色乳白淡雅,清香扑鼻;它经得起风吹雨打,一点儿都不矫情;它任人随意采摘,从不怨天尤人。它像朴实无华,憨厚善良的村姑,热情奔放。清晨,它在霞光中不胜娇羞地含苞绽放,像刚出浴的白衣仙女,笑迎耕田锄禾的农人;中午,它为在树下歇息的农人遮挡日嗮,送来阴凉;傍晚,它温情脉脉,迎接前来投宿的鸟雀,眷顾牧归的牛羊。它更像为了农垦事业献了青春献儿孙的老军工,即便香消玉殒,也仍“化作春泥更护花”。 槐花乐于奉献。槐花开了,追着花香的放蜂人也就来了,他们在槐树里搭起帐篷,安下临时的家。他们把蜂箱成排的放在槐花盛开的树下,成群结队的蜜蜂飞向一树树槐花,槐树则张开温柔的怀胞,任蜜蜂吮吸花蜜,采集花粉,嗡嗡直之声在槐林里缭绕,成为暮春时节乡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坏槐花蜜是槐花的无私奉献。它晶莹剔透,犹如琼浆,是蜂蜜中的上品,具有健胃润肺、止咳通便、舒张血管、降压补气等功效。那时,故乡的孩子们没有见个成箱的蜜蜂,更没有吃过蜂蜜。他们常三五成群跑到放蜂人的帐篷前,睁大眼睛,看放蜂人怎样从蜂箱里取出蜂窝密布的隔板,卡在密缸的摇架上摇蜂蜜。热心的放蜂人从密缸里舀出一勺蜂蜜,让孩子们用手蘸着品尝,孩子们终于知道了“蜜甜蜜甜”是什么样的滋味,整个身心好像都沉浸在甜蜜之中。 槐花还可以做成各种美食。把槐花摘下洗净,用热水焯一下,挤去水分,掺进米面,加上佐料,可以做成甜滋滋,香喷喷的淮花饭、槐花饼、槐花糕、槐花羹等美食。槐花炒鸡蛋、炒银鱼,味道独特,食后口齿留香。在经济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槐花不知帮助多少人家度过了生活难关。我在农场工作时,每年春天,我爱人都会到河边、沟坎采摘槐花,回来做成槐花糕,让我和儿子尝鲜。她还把凋谢的槐花洗净晒干,用来装填枕头,既柔软又暗香悠长。 转眼离开故乡几十年了,但心中对槐花的爱丝毫未减。市农垦机关几个退休的老同志相约今年槐花盛开时,一起去农场看老友,赏槐花,买地道的槐花蜜,不亦乐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