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则血淤,肝郁则脾虚。 1,体内有气滞的情况先用逍遥丸,化去气郁。 2,有血淤则用血府逐瘀汤化除血淤! 3,温阳通阳 ![]() ![]() 温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常用剂量): 吴茱萸9g、桂枝6g、当归6g、川芎6g、芍药6g、人参6g、甘草6g、半夏6g、阿胶6g(烊化)、牡丹皮6g、生姜6g、麦冬9g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方解:
- 温经散寒: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 养血活血:当归、川芎、芍药、阿胶、麦冬养血活血,滋阴润燥。
- 祛湿通脉:牡丹皮凉血化瘀;半夏、生姜通降胃气,助运化湿。
- 益气和中: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症见漏下不止、经血夹血块、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等。
用法: 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温服。
注意: 阴虚血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注:临床需辨证加减,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通阳方剂,四逆散,四逆散通一身阳气,散一身寒湿。气滞,痰凝,血淤一扫光!
来源:《伤寒论》 组成(常用剂量): 柴胡6-9g、芍药6-9g、枳实6-9g、甘草6g(炙)
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通一身阳气,散一身寒湿。气滞,痰凝,血淤一扫光!
方解:
- 透邪解郁: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外出(君药)。
- 养血柔肝: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臣药),与柴胡配伍调和肝脾。
- 理气消积:枳实理气解郁,破气消积(佐药),与白芍配伍调畅气机。
- 调和诸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使药)。
主治:
1.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轻厥)、脉弦等。
2. 肝脾不和证:胁肋胀痛、脘腹疼痛、泄痢下重等。
用法: 水煎服,温服。现代常加减用于慢性肝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脾不和者。
注意: 真寒厥逆者忌用;阴血亏虚者慎用。
(注:临床需辨证施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