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上老君养生诀》是养生著作。一卷。南北朝时著作。托名华佗传授吴晋作。统论养生的重要性和日常养生的要点。 《太上老君养生诀》 【原文】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 中士修之无诸灾咎, 下士修之免身枉横, 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译文】 上人修炼养生之道,能够保全真性、延长寿命; 中人修炼养生之道,能够不遭遇各种灾祸; 下人修炼养生之道,能够使自身免于意外的横祸; 愚人轻视养生之道,会早早地丧失性命。 【原文】 老君曰: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译文】 老君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如同一个国家的样子。 胸腔和腹腔的设置,就好像是宫室;四肢和身体部位的位置,就好像是郊外的边境; 骨骼关节的区分,就好像是朝廷的各级官员;肌肤的纹理之间,就好像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原文】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译文】 精神就如同君主,血液就如同臣子,元气就如同百姓。能够治理好自己的身体,也就如同英明的君主能够治理好国家一样。 爱护自己的百姓,所以能使国家安定;爱护自己的元气,所以能保全自己的身体。 百姓疲惫不堪,国家就会灭亡;元气衰竭耗尽,身体就会消亡。 【原文】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译文】 因此,道德修养极高的上等之人,应当在疾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进行医治,而不是在身体已经衰败之后才去追悔补救。 所以要知道生命难以保全而且容易丧失,元气难以保持清澈而且容易变得浑浊。 如果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和权衡利弊,就可以使国家安定;克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原文】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 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译文】 况且善于养生的人,首先一定要去除六种危害,然后才可以保全性命,延年益寿活到百岁。是哪六种危害呢? 一是看轻名利,二是禁绝声色之娱,三是不贪图财物, 四是减少对美味食物的追求,五是去除奸佞虚妄的言行,六是摒弃妒忌之心。 【原文】 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译文】 去除了这六种危害,那么养生之道就没有不成功的了。 如果这六种危害不加以去除,大概就看不到养生的益处了,即使心里向往玄妙的道理,口中念着养生的真经,品味着美好的精华,呼吸着美好的景象,也不能弥补生命的短暂。这是因为损害了根本却盲目地追求末节,实在是值得警惕啊。 【原文】 所以保其真者, 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译文】 所以要保全自己的真性, 就应当少思考、少杂念、少大笑、少说话、少喜悦、少愤怒、少欢乐、少忧愁、少偏好、少厌恶、少生事、少心机。 【原文】 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 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诲虚脱, 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 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 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 多事即筋脉干急,多机即智慧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 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译文】 思考太多就会损伤精神,杂念太多就会使心思劳累。 大笑太多就会使脏腑上翻,说话太多就会导致元气耗散、身体虚脱。 喜悦过度就会让膀胱受到风邪侵袭,愤怒过度就会使肌肤纹理的气血奔腾紊乱, 欢乐过度就会使心神受到邪气侵扰而放荡不羁,忧愁过度就会使头发和胡须变得焦枯, 偏好过度就会使志气有所动摇,厌恶过度就会使精神恍惚不定, 生事太多就会使筋脉干枯紧张,心机太多就会使智慧被迷惑。 这些都是损害人的生命的行为,比刀斧的砍伐还要厉害; 侵蚀人的本性,比豺狼还要凶猛。 【原文】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 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 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 体欲常劳,食欲半饱。 劳勿过极,饱勿过半。 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 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译文】 不要久坐、久行、久视、久听。 不要勉强进食,不饿的时候进食就会使脾脏劳累; 不要勉强饮水,不渴的时候饮水就会使胃部胀满。 身体应当常常活动,但不能过度劳累,饮食应当吃到半饱。 劳累不要过度,饱食不要超过一半。 冬天的时候,早晚都不要空腹;夏天的时候,晚上不要吃得过饱。 早起不要在鸡鸣之前,晚起不要在日出之后。 【原文】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泣, 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夭。 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 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 生籍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译文】 内心澄澈平静,那么真正的精神就会守住它的位置;元气在体内安定平和,那么邪气就会离开身体。 如果身体力行欺诈之事,那么精神就会感到悲哀;进行争斗竞争,那么精神就会哭泣。 轻视侮辱他人,寿命的年数必定会减少;伤害杀害万物,寿命必定会中途夭折。 做一件善事,魂神就会喜悦;做一件恶事,魄神就会欢快。 常常以宽厚安泰的心态自处,以恬静淡泊的心境自守,那么形体和精神就会安宁。 在记录生命的簿籍上必定会书写下他的好名声,在记录死亡的簿籍上必定会削去他的过错。 养生的道理全部都在这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