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四塔

 盛京lkr 2025-04-22 发布于辽宁
所属类别 :
其他人物相关

沈阳四塔也称盛京四塔,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极敕建的盛京(沈阳的旧称)城外东、南、西、北四座塔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镇四方,护国安民,护佑国无祲灾、五福齐来。

折叠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相传原来沈城边的一条河里有一只千年乌龟精,呼风唤雨的举动严重威胁到附近沈城百姓的生活。[3]东海龙王向玉皇大帝求援,最终托塔李天王将手中的宝塔化作一条龙,骑在了乌龟的身上,称此举可镇住它三百年。[3]三百年之后,一位喇嘛梦见佛祖给了他一个装有四颗佛牙的小盒子,说只要将这四颗牙齿放在龙脚上,此地便可以风调雨顺。[3]喇嘛对皇上讲了这个梦,皇上立即在沈阳城的四周修了装有佛牙的塔来镇压龙脚,也就是东西南北四塔,从此沈阳成为久负盛名的福地。[3]

传说清朝初年,沈阳大旱,皇太极贴出皇榜悬赏能解大旱的能人。[4]第六天,一个喇嘛揭了皇榜,告诉皇太极一张被风吹到盛京上空的宝纸遮挡了风雨,造成干旱。[5]解决之道就是在城的四角修上四塔,镇住宝纸才能解除旱灾。[3]于是,这四塔四寺成了沈阳的宝贝。[3]

折叠编辑本段沈阳北塔法轮寺

北塔法轮寺兴建于1643年(清崇德八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竣工。[1]1778年,清乾隆皇帝东巡时曾驾临法轮寺礼佛,并亲书“金镜周圆”匾额。[1]乾隆皇帝还亲书“护国法轮寺”匾额,至今保存完整。[1]

折叠编辑本段沈阳西塔延寿寺

西塔延寿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之一。[1]据寺内碑文记载:“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1]”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保护“国无?灾”,“五福齐来”。[1]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延寿寺的匾额为“金粟祥光”。[1]西塔延寿寺于1968年被拆除。[1]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1998年,西塔延寿寺复建。[1]

折叠编辑本段沈阳南塔广慈寺

沈阳南塔广慈寺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位于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与文翠路交汇处东北角。[6]1985年3月15日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据寺内石碑记载:“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1]”南塔广慈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镇四方,护国安民。[1]南塔公园位于沈阳东陵区文萃路,配备有各类健身器材供市民锻炼,环境清幽,适合散步、纳凉和锻炼。[6]

塔刹由铜铸空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2]

折叠编辑本段沈阳东塔永光寺

沈阳东塔永光寺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是沈阳四塔之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与长安路交汇处,西临南运河。[1]寺内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1]乾隆皇帝为四寺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其中永光寺的匾额为“慈育群灵”。[1]1985年,东塔进行了修复,并辟为景点。[7]园内修复了两座碑亭,铺装了仿清砖板路,栽植了苍松翠柏,具有庄严肃穆、古香幽静的特点。[7]今年改造将拆除公园附近违章建筑物,并改建成绿地,同时公园北侧围墙恢复与古塔相协调的明清式围墙。[7]

东塔永光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始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8]

东塔设计完美,古朴庄重,工艺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与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之杰作。[1]

以东塔为中心建成一个长130米、面积1.6万平方米的园区,周围新建了与古塔相协调的明清式围墙和大门。[1]

东塔永光寺现仅存白塔,永光寺已无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