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树人先生家传治崩漏或带下证的验方

 金坛区 2025-04-22 发布于上海
      对太树人先生的了解最早是通过《任之堂中药讲记》,这本书里介绍了《太氏药谱》一书,出于好奇和求知就找到了《太树药谱》进行学习,相关的学习感悟也在公众号里发布过,后来又阅读了太树人先生和夫人齐兴兰女士合著的《太齐扎记》,这个家传治崩漏或带下证的验方就是在这本著作里介绍的。
   这个家传验方,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一味专药贯仲炭,疗效卓著。太树人先生常用真武汤加贯仲炭30克,治疗阳微气虚之崩漏或带下证。真武汤临床原本用于治疗肾阳式微饮邪潴留的水肿证,太树人先生受'血即水也”,“湿也水也”之启发,用本方加贯仲炭治疗阳微气虚之崩漏或带下证。辨证要点是,以面色萎黄或苍白、或虚浮、畏寒肢冷为佐证,所谓“阳虚阴必走耳”。按:“阳虚阴必走耳”揭示了阳气虚弱导致阴血失摄、清阳不升的核心病机,临床既可表现为出血(如吐血、崩漏),亦可表现为耳窍失养(如耳鸣、耳聋)。治疗需紧扣脾肾阳虚的病本,灵活运用温中摄血、引火归原等法,同时注意阴阳互根,避免过用寒凉。这一理论对血证与耳病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太树人先生医案:    

例一:闫桂荣,女,49岁,农民,患崩漏证年余,经人民医院妇科检查,确诊“功能性子宫出血”,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开刀,于1978年8月13日邀余诊治,其临床表现除断断续续漏红不止外,伴腰痛、肢冷、轻度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证:肾阳不足,封藏失固。

立法:温肾助脾摄血调经。

真武汤加味:附子12克、生姜皮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贯仲炭30克。水煎服,日一剂,半月痊愈,随访半年,一直未犯。

例二:吕秀英,女,52岁,干部,1979年3月11日就诊。自述:白带颇多,已延数月,质清无味,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腰膝酸软,疲乏无力,饮食少思,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辩证:脾肾阳虚,带脉失固。

立法:温肾助脾,化湿止带。真武汤加味:附子6克、干姜12克、白术12克、茯苓24克、白芍12克、贯仲炭30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六剂则带止,月经已按期而至,其他症状随之消失,追访数月,一切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