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三世子婴为何不是皇帝,只是秦王?

 风尘讲历史 2025-04-22 发布于江苏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创了万世之功。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将华夏大地整合为一个整体。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使“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广袤区域,皆纳入秦的版图。

为了彰显功绩,嬴政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创“皇帝”称号,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惜事不遂人愿,秦朝的皇位只传了两世,所以都说秦二世而亡。实际上秦朝的传国玉玺是传了三代的,秦三世就是诛杀赵高的子婴,但子婴自始至终都没有“皇帝”的身份,只称“秦王”,这是为何呢?这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丞相赵高逼杀皇帝胡亥。彼时秦朝经过胡亥的残暴统治以及赵高的弄权,已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朝廷内部政治腐败,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频爆发,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开端,项羽、刘邦等势力纷纷崛起,秦朝统治摇摇欲坠。赵高本想杀掉胡亥后自立为帝,却发现群臣并不支持,无奈之下,只得先拥立子婴为秦王。

从当时局势看,秦朝实际控制区域大幅缩水,已失去对诸多地方的有效掌控,天下形势似乎回到了战国时期,以此时秦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力来看,不足以支撑“皇帝”尊号,称“秦王”更加贴合实际情况,也相当于对外表示秦无心再图天下共主之位,只求偏安一隅以延国祚。

而且赵高立子婴为秦王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赵高虽是宦官,却极其痴迷于权力,他在秦二世时期就已把控朝政,将胡亥玩弄于股掌之间。胡亥死后,赵高为了巩固自身权力,就需要找一个易于掌控的傀儡继续维持秦朝表面统治。子婴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子婴与毫无主见的胡亥不同,若立子婴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皇帝,那赵高就难以像操控胡亥那般肆意弄权。而立子婴为秦王,赵高就可以利用秦王相对皇帝较低的权力地位,继续在背后操纵朝政,维持自己的专权局面。

子婴虽然被推上王位,但他并未甘心做赵高手中的傀儡。他深知此时的秦朝宛如风前烛、雨里灯,稍有不慎便会彻底熄灭。于是在筹备登基大典时,子婴就与贴身宦官韩谈密谋除掉赵高。五天后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前去朝见宗庙,都被子婴以生病为由拒绝,赵高只得亲自前往探望子婴。就在赵高踏入子婴卧房门槛的瞬间,韩谈眼疾手快,猛地从帷幕后冲出,一刀将赵高刺死。之后子婴迅速下令诛杀赵高三族,瓦解赵高势力,收回王权。子婴在这场政变中展现出的胆识与谋略似乎让风雨飘摇的大秦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可惜子婴掌权太晚了,此时的刘邦正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地向关中挺进。蓝田之战中,子婴倾尽所能组织的秦军,在刘邦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土崩瓦解。当刘邦兵临灞上,孤立无援的子婴终知大势已去,只得选择投降。他身着素服,乘坐白马素车,将象征皇权的玺、符、节等物亲手献给了刘邦。至此,统一天下仅十五年的秦朝正式宣告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