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苑】李振华:三里村轶事之奇药神医

 最爱那抹书香 2025-04-22 发布于陕西

在幼时的信息库里,还保存着“水浇莲”这一刀伤药的名称和似乎被人们神化了的一位民间中医先生的有关信息资料。因为这是上世纪中后期在我村我地广为传颂的热门趣事,记忆尤深。李永盛先生的“水浇莲”药力神奇;李全生先生把脉精准。他们的医德医术普遍地受到人们的赞美称颂,因之作为三里村轶事记之。幸有其两位的耋龄长孙,他们幼时也曾亲历亲睹,略知一二,特此登门拜访,探其详情。

 先见了李留根,他是“水浇莲”制药人李永盛先生的长孙。

他说他爷先是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外科医术后,后半生在挨城墙的观音庙里坐堂行医。由于地方狭小,就在城墙体上挖了个缺口,爷孙俩就睡在那里,他时常看见爷爷那十几把铮亮、锋利、形状各异的手术刀十分的称奇稀罕。

 “水浇莲”也叫“刀尖药”。是他爷配制的一种刀伤药。顾名思义,它是把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后要在水中浸泡,或在伤处浇上大量的水的一种外用药。此药用上后伤口不发炎不化脓,愈合极快。疗效最为理想。所以当时的影响极大,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会慕名前来求药治疗。

 对于疮痍脓包的治疗爷爷很有一手,他善于把握病情的发展变化程度、动刀时机。恰到好处的施行手术,最关键的还有自制的外敷药-----生肌散,能够促成疮伤快速愈合。

 “水浇莲”的处方是他爷从阳村一中医先生处得到的密方,爷爷离世了,他要参军去,就把此药方记在他的三叔父(永禄,抗美援朝战士)赠给他的军功纪念册上放在家中偏僻处。三门峡腾库容整村后靠搬迁,不甚丢失。他能记住药名,有桑树白内皮、玛恼、珍珠、江米、冰片、麝香,记不住份量了。

 我们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医生处理外伤用酒精消毒,多少都不敢见水,否则就会发炎化脓,影响愈合。可“水浇莲”却偏要在水里浸泡,才能愈合快疗效好。如今这个处方丢失了,多么的遗憾,让人痛心呀!

 又见了李玉龙,那位李全生先生是他的大爷爷。

 他说大爷爷没脱离务农,是个槽头学医的民间奇人,能将阴阳学说与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因病施治。他天资聪颖,研读药书刻苦认真,加上悟性好和平时的实践经验,望闻问切后的诊断结果从不失误。和人们的传说一样,对孕妇胎儿性别判定百分之百准确,绝脉的预言不过时辰,所出药方独树一帜。

 说我村有一中年妇女身觉不适,由母亲陪伴找上门来,他一把脉进而望闻问察,避开病人给其母说道,没有办法了,你们给娃准备后事吧。其母很是生气,你不给娃看也就罢了,何必要咒娃死呢!果然回家后一会儿病者气绝身亡。这是实名传说,文章不便道出。

 有一位针灸先生给人扎针,针扎下去后转不动也拔不出来,急的一身冷汗,以为闯大祸了。他佯装小便脱了身,直奔李先生处求教。李先生问清了情况说道,你从旁边的某穴再扎一针,针就能动了。此人如法办理,顺利解围。

一次某药店一位相好的药师上门来掏出药方,担心的说道我是偷着来的,你这个药方的蝎子下的极其超量了,我怕毒大惹祸,是不是写错了?他说不是,这个病状特殊,就需要这些毒攻,你放心吧。果然绝症得到了救治,主人设大宴特请了李先生和那位药师,表示感谢。

李玉龙说他爷看的书中有一本叫《断草》,是他爷最爱看的书,现在咱不知他是研究草药性还是其它,可关于草有个离奇的传说,说出来真与伪自己甄别。他能以坟墓上的草判断死者是男是女,是凶死是病亡。一次他和三个巷邻去河南边华县赶集,走到半路,烈日当头,一同伴口渴难耐,随口说道有口水渴该多好啊!恰巧路旁不远处有一坟墓,一个人在不远处劳动。先生看见后说到别急可能有水喝了。他绕坟墓转了几圈,拔了根草观察。那个人丢了农具,上前问道你看啥哩?他说出了此死者的有关情况并说出了不为人知的隐情,那个人叹称神人也,随把他们四人(都有实名)请回家中,抽烟喝茶,并用上好的膳食招待了他们。

李全生先生性格偏执,因种种原因,比如腾不出时间,耽搁不起农活,因而他从不出诊,对上门来的病人却十分的热情周到,从不怠慢。凡从外地来的病人就是找到田间地头,他都照诊不误,该施治的施治,该出药方的出药方。

 平易亲和的态度,神奇可意的疗效在方圆数县很有轰动。上门求诊的人非常之多,但从不收费。这又一偏执的性格作为,导致病人为表谢意只得送些礼物,当然以食品居多。但逢年节时日李玉龙说他们就有吃不完的优质食品。

 解放后,大荔县设立中医院,专程派人聘请李全生先生入职中医院做主治大夫,他执意不肯,说道我一介布衣,自由自在惯了,只要我悬壶济世之心不泯,在那儿都是一样给人治病!

 有道是:

 鸿鹄飞在高空,

 麻雀檐下做巢,

 不慕史册载名讳,

乐在民间奉献。

作者简介

李振华,陕西省大荔县人,从事教育多年,对工作兢兢业业,现退休在家。偶有作品散见于纸刊,报刊。
图片
图片

大美大荔  欢迎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