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3岁。主诉:月经淋漓不断半月。 刻下症状:月经持续淋漓不尽,经量少且呈咖啡色,遇寒症状加剧,少腹有明显冷感,食用凉性食物后身体不适加重。 舌体胖大、有齿痕、颜色淡白,舌苔润泽,脉象沉细无力,测量血压偏低。 辨证分析:患者少腹冷、遇寒加重、舌淡胖齿痕、脉沉细无力,属太阴病(脾虚寒湿);血压偏低、气血不足,兼少阴病(心肾阳虚);咖啡色经血、寒凝血瘀,提示血虚寒凝。综合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 处方:胶艾汤+理中汤加味。 黄芪18克,山药2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烊化),干姜10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炙甘草8克,仙鹤草60克。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药分析:胶艾汤(当归、川芎、白芍、阿胶、艾叶、甘草、干地黄)太阴病:养血止血,针对血虚寒凝(经色咖啡、少腹冷)。 少阴病:阿胶、艾叶温经固摄,增强少阴心肾阳气。 理中汤(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太阴病核心方: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改善脾虚失摄(舌胖齿痕、血压低)。 黄芪、山药补气升阳:黄芪固摄止血,山药健脾补肾,兼顾太阴、少阴气虚。 仙鹤草收敛止血:针对久漏气血两虚,增强止血效果。 二诊:自述月经淋漓不尽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经量明显减少,咖啡色经血已转为正常的暗红色,且基本在3天内停止了出血。少腹冷感大幅减轻,食用少量常温食物也未再出现不适。 观察患者舌象,舌体胖大有所缓解,齿痕变浅,舌色较之前红润,舌苔依旧润泽但颜色已从淡白转为淡红。脉象虽仍偏细,但沉细无力之感减轻,较为和缓。再次测量血压,数值较之前有所上升,已接近正常范围下限。 二诊去仙鹤草,将黄芪、山药剂量微调,黄芪减至15克,山药增至25克,以增强健脾补肾之力,同时避免过度补气。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各减3克,防止滋补太过。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可适当进行散步、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临床应用时需依据患者具体症状、体征、舌脉等精准辨证论治。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非专业人士切勿自行用药。 作者简介: 王金涛 中医主治医师,来自桂林市灵川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跟师学习经方。曾在多家医院工作,中医经验丰富。 擅长运用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治疗各种疼痛慢性病,跌打损伤和中医体质调理,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于经方调理各种常见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