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眨眼、耸肩?当心是身体在"报警"! 最近,门诊来了个8岁的小患者,妈妈着急地说:"医生,我家孩子总是不停地眨眼、耸肩,老师以为他上课做小动作,可怎么纠正都没用..." 这可不是孩子调皮!很可能是抽动症在作怪。 ![]()
一、这些"小动作"可能是抽动症信号 抽动症就像身体的"错误警报",让肌肉不受控制地"乱动"。常见表现有: 运动性抽动:眨眼、咧嘴、耸肩、甩头,严重的甚至会蹦跳、拍打自己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小患者来看病时症状突然"消失"了!其实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时会暂时缓解,就像按下"暂停键"。 二、为什么现代医学"治标难治本"? 西医常用神经抑制剂,但就像给电脑强行关机: 可能引起嗜睡、发胖、肝功能异常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指南明确指出:药物应该是最后选择! 三、中医怎么看?原来是"肝风内动" 在中医看来,抽动症就像"身体里刮起了小旋风": 肝风上扰:肝气不舒,就像树枝乱摇 我们接诊过一个小患者,治疗前每分钟眨眼30多次,中药调理+颈椎矫正后,两周就降到5-6次。 四、标本兼治的"中医方案" 中药调理:不是简单"镇静",而是调节体质 天麻钩藤饮:平息肝风 手法矫正:轻柔调整错位的颈椎,就像"给歪掉的树苗扶正" 家庭训练: 呼吸操:每天5分钟腹式呼吸 ✅ 要: 记录抽动频率(可以用手机拍视频) ❌ 不要: 反复提醒抽动动作(越关注越严重) 虽然部分抽动症会自愈,但如果出现: 建议尽早就诊,6-12岁是干预黄金期! 最近我们整理了《抽动症家庭护理手册》,包含饮食指导、训练视频等内容。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到院免费领取(限公益用途)。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具体治疗方案需专业医师面诊后制定。文中所涉方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案例已获家长授权,数据来源于我院2023年临床统计,符合《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