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参10克,白术20克,当归25克,陈皮10克,黄芪4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仙鹤草50克,龙眼肉25克,熟地25克,甘草10克,冰糖10克。水煎服。 本方是补中益气汤和生脉饮加仙鹤草、龙眼肉、熟地、冰糖组成。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但用起来可以说是效果是可以的。方解我不介绍了,相信大家都明白,仙鹤草配伍龙眼肉、熟地是治疗低血压的特效药。加于辨证方中效果显著。且有陈皮使全方补而不壅滞,量是秘密,如果不相信你试验一下,比例是2:1:1 仙鹤草配伍鸡血藤,三七粉,桑椹子,量2:1:1:2是治疗血小板减少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效药。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低血压偏方:小米汤沏鸡蛋水连服一星期。 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党参黄芪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当归治低血压 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 张某,女,54岁,农民。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面色带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血压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诊为体质性低血压。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 功能主治: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者,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者,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者,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者,加川芎、当归、红花。 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 功能主治: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如: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组成: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鹿茸粉治低血压,鹿茸粉0.3克。 用法用量:灌入胶囊,每日服1丸,或纳人鸡蛋内蒸熟吃。每日早空腹服用,连服10~20日,血压正常即停。若失眠者,加枣仁、龙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红者,加麦冬、五昧子;气短不能接续者,加升麻、柴胡;胸闷、脘痞、呕恶者,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1、气虚型 (1)补中益气九。补中益气。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克,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2)补气升提片。益气升阳。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年老、年幼、体弱者酌减。 (3)六君子丸。健脾止泻。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黄氏健中丸。健中益气。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阳虚型 (1)参茸丸。滋阴补肾,益精壮阳。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克,均为一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3)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每次1丸,一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4)刺五加片。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口服,一次2?3片,一日2次。 3、气阴两虚型 (1)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强心补肺。每次1支,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复脉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低血压患者可以选用的升压中草药包括:甘草、桂枝、北芪、黄茂、党参、西洋参、人参、熟地黄、淮山药、黄精等。 治疗低血压的实用方剂 1、生黄茂、党参各30克,白术、当归、柴胡各15克,升麻12克,枸杞子35克,附子10克,炙甘草8克。若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者,加远志、夜交藤各10克;若腰酸腿软者,加川续断、牛膝、杜仲各15克;若全身疼痛者,加鸡血藤、川芎、威灵仙各10克,细辛3克。制法:以上各味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2、党参、黄精各30克,炙甘草10克。上述药材以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用于治疗直立性低血压、贫血性低血压、感染性低血压等低血压症。 3、生黄茂、党参各15克,黄精20克,官桂8克,大枣10枚,生甘草6克。 制法:将上述药材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日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4、西洋参5克,桂枝15克,制附子12克,生甘草10克。 制法:将上述药材用开水泡服,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服至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为止。 5、人参6克(或党参15克),黄芪、熟地黄、淮山药各25克,山茱萸、枸杞子各20克,牡丹皮、泽泻、麦门冬、伏苓、五味子各10克,生甘草6克。若气虚明显者,黄芪可重用至50克;若血虚者,加全当归、何首乌、鸡血藤各30克;若头晕甚者,加野菊花、天麻、钩藤各15克;若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狗脊、川续断各15克;若阴虚火旺者,加川黄柏、知母、生地黄各12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6、桂枝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党参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至7个疗程。 7、炮附子6克(打碎先煎),茯苓12克、干姜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至7个疗程。适应证:用于治疗低血压。 8、党参30克,北芪30克,白术15克,升麻10克,甘草6克。制法: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适应证:用于治疗低血压。 9、党参20克(或红参6克),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制法: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适应证:用于治疗低血压。 10、党参10克,枸杞子20克。水煎一次服下,日服三次,连服半月。 11、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玉竹10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气虚明显者加黄芪20克;气阴两虚者加北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腰膝腿软肢冷者加川断10克、肉桂3克。水煎服。益气升压建中。主治慢性低血压。 12、桂枝9克,桂心3克,甘草9克。每日1剂,泡开水代茶饮。50天为1疗程。功能温经通脉。主治慢性低血压。 13、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14、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水煎服。 适应证:适用于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者。 15、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服。 16、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适应证:适用于急性低血压。 17、天麻、苏梗各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18、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适应证: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19、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适应证: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哪些西药适合低血压? 1、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 功用:主要作用于α受体,较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弱但更持久。能收缩血管,持续地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应证:可用于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由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也可用于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使用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低血压反跳。 2、盐酸米多君片 功用:可使小静脉以及在较小的程度上使小动脉收缩,从而使收缩压升高,并出现反射性心动过缓。适应证:主要用于下肢静脉充血时血循环体位性功能失调而造成的低血压,外科术后,产后失血以及气候变化,晨间起床后的疲乏所致的低血压症等。 3、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功用: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α受体激动,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还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通过β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适应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低血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也可用于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血压维持。 4、硫酸美芬丁胺注射液 功用:为α、β受体激动剂,但主要作用于心脏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并使静脉血管收缩,静脉血回流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升高血压;对外周血管影响较小,不减少肾、脑、冠脉的血流量;其升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不易引起心律失常、血压突然过高和组织坏死等。适应证:适用于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内科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用于麻醉后的低血压和消除鼻黏膜充血等。 5、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缓释胶囊: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回流。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重度体位性低血压。 6、麻黄碱: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其升压作用缓慢而持久。 文源 草根一生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
|
来自: 万里河山一杆称 > 《血压血脂与血病细胞艾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