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江湖徒步道导游词

 法师之友读书汇 2025-04-23 发布于江西

导入语

各位旅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平凡,欢迎大家到宝峰镇游玩。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能陪伴大家走一段江湖,开启这场穿越千年的禅意之旅希望各位开心,希望各位喜欢。

只要一听到走江湖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那种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侠骨柔情、爱恨情仇的画面。

然而,我们今天要走的江湖,却是我国禅宗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走江湖”的说法,始于唐代禅宗盛行时期。1200年前,六祖慧能的两个杰出隔代弟子,一个马祖道一,一个石头希迁,修为精深,声名日盛,各自在江西靖安县宝峰、湖南衡山南岳开坛说法,普渡众生求悟道的年轻僧人络绎不绝,在两位大师间交相参悟,他们要么在从江西到湖南、要么在从湖南到江西的路途中奔波,这就是走江湖的由来。

千百年来,名人贤士在靖安宝峰走过的“走江湖”故道,便成为了今天的走江湖徒步道。

走江湖徒步道始建于唐朝中期,起于大梓大街,经小梓石桥佛岭宋坊渡口香樟林黄坂桥小湾塘直河码头洋螺电站上洋螺—藕潭(打马关山门遗址宝田大桥宝田二桥游客服务中心六和街,终点至宝峰寺,全程12公里,海拔落差54米,古代历史遗迹4处。

这是一条见证了宝峰历史的千年古道,也是全国保存的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走江湖”古道,是古代江西、湖南两省文化交流的要道,也是当时宝峰与大梓村之间村民往来的必经之道。

第一站——大梓街(起点)

眼前我们看到的是大梓街。

听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个街市的名称,位于大梓村口宝峰镇通往仁首镇的古官道驿站,以前开有肉铺、豆干铺、裁缝铺、铁匠铺、饭铺等,为宝峰镇古代四大商埠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为九房自然村的一部分,目前保留明宣德年间,大梓老屋场项姓第九房迁此居住的项氏门头仍在守望着岁月沧桑。

这里就是走江湖徒步道的起点。

现在,各位正站在走江湖徒步道的起点,让我们隆重开启这次走江湖徒步之旅请大家轻轻地抬起腿,男左女右,向前跨出一步。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步,正是这一小步,瞬间就跨越了1200年,我们一脚就踏入了唐朝的江湖,且看那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僧袍,风中传来的木鱼清响

这是一条古代的求道之路但现代人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市场化时代,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红一夜暴富的高度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算法超越人脑、机器取代人工的智能化时代,也往往更容易迷失自己,同样需要寻求解脱之途,寻找丢失的自我。

于是,开发出来了这条穿梭于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田畴旷野间的徒步旅行路线,放飞自我,拾回被岁月折叠的轮廓,让影子在月光下复活。

大家请看,徒步道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重修,但鹅卵石铺就古道遗迹时隐时现。两边森林茂密,新叶嫩翠,浓荫蔽日,几乎晒不到太阳,和熙的山风带着清凉带着树木清香习习吹来,是不是很舒适呀。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小梓石桥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二站小梓石桥。

桥长约4米,宽0.4米,地名出自唐朝,三根青石条作面,现仅存两根桥头还保留当时建桥时的功德碑。

细看斑驳的功德碑,指尖划过捐赠者的姓名,仿佛触摸到千年前乡民们合力造桥的温热心跳。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佛岭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佛岭。

佛岭长度约四百米,比较陡,有点滑,请大家小心自己的脚下,以防摔倒。

佛岭这段路,最瞩目的是,完全是原来的古道,几乎没有遭到破坏,路面都是原来厚重的褐色山石,被千年行人的鞋底磨得泛着幽光,不知道千年以来,是否有信徒像情圣仓央加措那样,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心爱之人温暖。

我想应该是有的,否则这段山路的石板为什么被磨得这么光滑?否则这个山岭为什么叫佛岭?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宋坊渡口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宋坊渡口。

前面一段河流对着山直冲过来,却被山体阻挡,掉头右拐而去,形成一个深潭,水面辽阔,这就是宋坊渡口。

六十年前,这里还是个繁华的渡口摆渡号子还在山水间回荡当地的村民依靠摆渡运输人和货物谋生,是宝峰镇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口随着时代的变迁,公路畅达,这个渡口也慢慢荒废了。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香樟林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香樟林。

我们左手边是“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北河,水随山转,山被水,两岸青山叠出,不尽古木参天水一色。从宋坊渡口沿北河前行大约800米左,就来到了香樟林。

香樟林沿河两岸绵延40余公里,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天然古樟群落,也是刘德华《失孤》的拍摄地香樟林面积2600多亩,樟树量高达30000多棵,平均树龄在100年以上。2012年经权威林业专家论证:古樟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生长之旺盛、整体树龄之高、保护之完整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完全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香樟博物馆。19772月,县林业局曾从宋坊洲樟树群落中采伐樟木32立方米,运输到北京建造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黄板桥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黄坂桥

黄坂桥,桥长4米,宽1.2米,当时石质带黄色,为一完整石块(桥尾还有一个圆洞),故称黄坂桥这块浑然天成的黄色石,是自然与传说的完美合谋。相传,此桥是一位仙人用伞把扛在肩上放在这里,变成了一座石桥;也有说是明正德年间,高安华林农民起义首领胡雪二捐修此桥。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洋螺电站、上洋螺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洋螺电站

从香樟林向前走,经过小湾塘和直河码头,就到了洋螺电站

洋螺这个地名,比较特别,出自唐朝此地三面环水,上有螺丝山,汛期似漂在汪洋中的螺丝,简称洋螺上洋螺是古驿道上的一个山庄,一块风水宝地,也是明朝常州工部主事五品官员涂斗镇的家乡此刻我们脚下的古道,或许还留着五品官靴踏出的忧乐印记。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藕谭(打马关山门遗址)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藕谭(打马关山门遗址)

藕潭宝峰寺打马关山门遗址),是位于下宝田石门山与冕毓山之间的深潭,因唐代周边种有莲藕而得名,潭面积约2000平方米,潭深水碧,民间传说此潭四两花线打不透,说的是此潭非常深这泓深不可测的潭水,藏着宝峰寺万人锅飞落此潭的神秘传说唐宋时晨钟暮鼓在此回荡唐宋期间,宝峰寺的山门设在此处,从山门至宝峰寺的这一大片田地,都是宝峰寺的庙产,每天需要骑着马来关门,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的石门遗址,可见当时寺庙的规模之大。

图片

当时的僧团组织,有点类似于慈善机构,僧人也下地种田,自给自足,同时讲究通过种田来体悟参透佛法,称为农禅,收成除了自用外,剩余的还出借给缺衣少食者,不收利息,只需成本,循环往复,救助贫困者。

图片

过了石门山关口,下宝田自然村就再穿越了1200年,回归了现代社会。

此后,我们将告别崎岖山道,走上一马平川的柏油公路。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游客服务中心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游客服务中心。

石门山关口下山,路面虽然平坦,但比较远,这时我们的体能即将耗尽,难免产生艰难之感,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各位加油。

现在已经到达宝峰镇的集镇范围了,这里就是宝峰的游客服务中心,它是集房车营地、拓展营地、露营营地、网红项目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式营地,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在这里可以享受星空气泡屋的浪漫,体验丛林穿越的刺激。

图片

然后,我们沿六和街继续前行。“六和街”有着家庭和顺、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民风和畅、百姓和合、社会和谐的意思,六和街也是宝峰镇集镇的主要街道,当地传统的赶集“当墟”日就在这条街上举办,每月逢6的上午都会有各种商贩沿街叫卖,是体验生活的烟火气的好地方,前方即宝峰寺。

图片

我们继续前行。

习习和吹拂我们的脸让我们细心聆听千年古道诉说它的从前

——宝峰寺(终点站)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第——宝峰寺。

沿六和街前行,大家已经很累了,非常艰辛。

但是求道之途,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经过无数磨难,才能最终得道,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我们来到了宝峰寺门外。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最后一站——禅宗祖庭宝峰禅寺。

这里是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有“石门古刹”之称,也是马祖道一舍利子存放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佛学院设在此处,感兴趣的游客们可以接着参观宝峰寺。我们今天走江湖徒步道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

图片

这所谓的江湖,本就是过往千百年时光的汇聚,繁华落尽,如今只剩下这条承载着记忆的古道。

当我们踏上这条充满传奇的江湖路,眼前是今日如诗如画的风景,耳边却似乎听得到千年前宝峰寺僧人打马关山门的得得马蹄声,僧袍拂过的青石板,似乎还留存着千年每前行一步,都是在古今之间穿梭,都能感受岁月的馈赠。

十二公里的跋涉,是我们与千年禅心的深情对话希望能给大家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青山不老,江湖不远,后会有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