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李少春(21)头牌之争

 戏迷知音 2025-04-23 发布于天津
《寻找李少春》历史轨迹

1938年:进京发展  拜师求名  暗中较量

1939年:郎舅之争123  少春完了 

祝贺义演(1939-1948年部分义演)

1940年:少春大瓜12模范武松

1941年:寰球第一  南北猴戏123

1942年:乱点鸳鸯

1943年:沪上对垒

1944年:狗名狗姓

1945年:同居前后

1946年:桃色老生   惨淡南行12

1947年:跌落高峰12  病走津门 塞北之行 杜寿义演

1948年:

1949年:

待续

中国一局事先约的是马连良,因旦角还没确定,就由金廷荪跟马富禄商议,确定了筱翠花、叶盛兰、袁世海等补档,但还缺少老生,就由袁世海推荐了李少春。少春加入后,中国打出了十大头牌的招牌,实际是八大头牌(因魏连芳和叶盛长没约到),主要卖点是筱翠花、李少春和叶盛兰。这三个人都各有实力,戏码的安排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终由孙兰亭斡旋,每人最大的让步就是退居二牌,但谁也不肯屈居三牌。




李少春这次是为杜寿来的,没有搭班的准备,所以衣箱行头都在北京,配角班底也不齐整,为了充实中国的阵容,孙兰亭、金廷荪等再三恳请帮忙,李少春才应允。但是少春没谈包银,也不提条件,仅要求前台必须捧他到底,其意是和筱翠花争排次,专唱大轴。这次中国的生意原定是指望筱翠花,并且筱翠花是前辈老艺人,有声望,不同异流,更不能让他难堪,故前后台商榷,确定了轮流唱大轴,名次按出场顺序的方案。

京剧《樊江关》
梅兰芳饰樊梨花
筱翠花饰薛金莲

十九日晚开锣,演出合作戏全部《武松与潘金莲》,第二晚李少春、袁世海《连环套、盗御马》、筱翠花《红梅阁》,第三晚筱翠花《马思远》李少春《三岔口》。

剧评家老乙观看了《武松与潘金莲》,并在老乙说剧中写道:“这个武松的念法,声韵完全不像是粗野莽汉,且又做出许多内心表情来,越发要不得,这自然是因太崇拜石挥他们的缘故所致。但少春并未了解,石挥在话剧界是个演员,若将其放到京剧舞台上,恐怕连吴四宝都比不上呢。”通过这段剧评我们不难看到,此时李少春的传统戏也开始改革了。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李少春看到了第二天由他压轴就找到前台,闹着告退,几乎成了僵局,他朋友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就是对外宣传“少春因敬老自愿让出大轴给筱翠花”。后来有报道说“李少春义让筱翠花”,“李少春有戏德”等指的就是这次。

在有关宣传报道上,还经常看到有李少春常挂二牌的评论,为了保证本文真实性,我特意去翻了一下广告,从十九日开锣到月底的十二天里,除去一天三人合作戏《武松与潘金莲》外,叶盛兰唱了一次大轴戏,其余是筱翠花和李少春各唱五天大轴。

再看看十月份的,李少春大轴二十一天,筱翠花大轴四天,三人合作《新杀子报》两天;叶盛兰大轴四天,包括其中一天与李少春合作了《周瑜招亲 隔江斗智 周瑜归天》。由此而见,当年剧评所说“李少春来上海,自登台以来,时常唱倒二,筱翠花、叶盛兰他们倒是抢在了他的头里。”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京剧《红梅阁》
筱翠花 饰 李慧娘

为什么轮流唱大轴,就改为李少春挑梁了呢?因为李少春9月27日贴了一出《战太平》卖了个满堂后,孙兰亭就开始力捧李少春了,后三天大轴戏,完全由李少春承担,如《武松》《三岔口》《两将军》等,这使叶盛兰大不满意,因为在李少春之前,叶四的大轴《罗成》也曾卖了个满堂。没被重视的原因主要还是小生戏的叫座能力会比老生戏弱些,还有最重要的是李少春在上海的根基深,有后台。这事是导致中国期满后,叶盛兰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筱翠花呢,花旦戏固然是一代宗匠,但精彩的花旦戏没有几出。近五十的筱翠花又胖,又是用“木嗓”念白,台上的表演也不适合上海人的胃口。后面会提到,孙兰亭舍弃马富禄,有事总找袁世海商议,筱翠花被冷落也是意料之中了。

叶盛章争头牌也不亚于乃弟盛兰,只是除与李少春合作《三岔口》外,其余各戏大多是为他人做嫁衣,与中国交涉后,打算演《酒丐》及《盗银壶》,最后只压轴演了几次《盗银壶》,大轴由筱翠花、李少春合作《阴阳河》。中国因此局风浪太多,孙兰亭积极敦促马连良接手演出。

京剧《群英会》
叶盛兰 饰 周瑜

再说李少春,年初在天蟾跟程砚秋合作时唱塌了,他是竭力地想重新振作起来,可是自从以十大头牌姿态登台以来,黄金有言慧珠、言少朋、高盛麟可以说势均力敌,但梅兰芳、杨宝森、钱宝森、杨盛春在天蟾却是劲敌。李少春虽然须生武生戏兼擅,这次赴沪嗓子也比以前好多了,在清亮中已有了宽音,中国方面也尽量偏袒他,但是这一局的阵容里,除筱翠花外,没有能唱青衣的旦角,所以生旦的对儿戏不能演唱,营业额也受影响,每天能七、八成座就不错了。

正当李少春满心欢喜地独占鳌头时,侯玉兰于9月29日赶到了上海,但她不是来演戏的。自从与李少春同居后,侯玉兰就没有再演过戏,这次专程到沪,是为监视李少春来的。

京剧《穆柯寨》
筱翠花 饰 穆桂英
叶盛兰 饰 杨宗保

李少春独自赴沪主要是参加杜寿义演,没想到应邀留在了中国演出,因中国戏院的后局还没确定,所以他们的演出还要续期。独自在沪的李少春很潇洒,与高玉倩的传闻还没平息,与小北京的传闻又在坊间流传。

参加杜寿的很多伶人都住在金门饭店,小北京是大名鼎鼎的交际花,素与伶人们有来往,所以总去金门闲逛。少春与小北京混的也很熟,跟裘某某双夺小北京闹的金门饭店不安宁。有一次多喝了几杯酒,又大吃小北京的豆腐,甚至边做身段边求婚,将小北京堵在厕所搞恶作剧等等,风流韵事不断流传出。

李少春被上海人称为“桃色老生”“公馆帮”,在女人地界也是花样甚多,他与话剧石挥、小纸老虎小吴形影不离,人称三剑客,经常进出康福公寓,甚至在深夜,也可见其踪影。李少春的二厂到沪后,每天李少春外出或演戏,也是跟随左右,亲自弹压,这一来李少春无法再去公寓了。

京剧《三岔口》
李少春 饰 任堂惠
叶盛章 饰 刘利华

以往李少春与戏曲圈的记者混的很熟,而这次刚到上海,就传出许多桃色新闻,看见报社的人,也在有意地疏远。少春第一次到上海是红得可以,第二次还是很红,后来是一次不如一次,由挑大梁到与叶盛章合作,再为程砚秋挎刀败北,主要原因还是纵欲造成的嗓子时好时坏,当时很多人都为李少春惋惜“一个人的本性是不易革除的,而且一个人的行动要别人来管束的话,这成何体统?所以李少春要上进,只有自己管束好自己了。”

再回过头来看下剧场情况,李少春想通过中国这一局雪前耻,中国想借着李少春打开局面,但总是事与愿违,头几天还可以,之后除一两次满堂外,上座基本在七八成,有时甚至不到三成。梅兰芳在天蟾登台后,中国的上座率更惨,筱翠花的《贵妃醉酒》两天亏了两千万元,李少春一期至少要亏两万万元。中国的票价在天蟾和黄金之间,占了一定优势,所以偶尔也有七八成座,只有平均八成才能维持开销。

10月12日的《飞报》有消息称:近日中国戏院派人与魏连芳接洽,孙兰亭拟以私人身份请魏连芳来帮忙排演《百战兴中唐》。说明此时李少春已着手准备《百战兴中唐》了,因为缺梅妃一角,准备请魏连芳担任,但魏连芳正在天蟾给梅兰芳配戏,所以婉言谢绝了。

京剧《武松》
李少春 饰 武松

中国一局到十月二十八日满期,这一期受梅兰芳的影响,总体来说收入并不好,忽然在二十日左右有了起色,李少春的《空城计》《三岔口》双出,中间是筱翠花《红梅阁》连贴几场都满座,闷了许久的李少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中国期满后,本应由马连良接演,但是跟马连良配戏的旦角人选很费周折,一直也没有确定下来,故孙兰亭又请李少春、筱翠花、叶盛兰、叶盛章等人续演半期,倒是都答应了,但最终因为《百战兴中唐》而使筱翠花、马富禄、叶盛兰宣布退出了。

请待下集更新!








END





有事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