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浅浅,我们一起变更好~ ![]() 从我第一篇文章发表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但每每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收到号主过稿邮件的场景依旧会心跳加速。 最近,表妹张张在我的感染下也开启了写作之旅,前几天她的第一篇文章终于发表出来。 表妹兴奋地转载到了朋友圈,但却被下面的评论刺痛了眼:“你天天在屋里不出来就是在写这东西?这文章能值多少钱?”姑姑刺耳的声音顺着网线传入到我的耳朵。 果真,等我下一秒再刷,表妹的这条朋友圈就不见了踪影。 今天表妹来我家送东西,看见我在写文章,便跑过来问我说:“姐,为了30块钱的稿费花费那么长时间真的值得吗?” 我一时愣住了,笑了笑说:“值不值得还不是咱们自己说的算?” 我又问表妹还会不会继续写文章,表妹盯着我的键盘过了好久才摇了摇头说:“不写了吧,感觉自己的心态不适合。” 我不知道表妹沉默的这几分钟在想什么,但我觉得她一定还会写下去,只是没有了开口谈论的勇气。 写作的这条路从开始就注定坎坷,即使在我们闯出一点点名堂后依旧会时不时地出现小石子绊我们。 但这些小石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膝盖上的淤青,还有走好人生路的技巧。 ![]() 任何事情在没有成功前都不要声张。 很久之前看到过詹青云的一段采访,她说:“世俗的成功给我不被影响的自由。” 当时的我十分不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在我询问表妹还会不会继续写作,她沉默的那几分钟我脑海忽然闪现出这句话。 ![]() 詹青云在采访中讲到,当她还是个差生时,被很多规则束缚着,可当她后来成为了年级第一,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的人就少了一半。 就像表妹在梦想的起步遭遇家人的质疑,在我们看来30元的稿费是点燃文字的希望,但在外人看来花费几天打磨一篇千字文章是落魄的。 但当这篇文章的价值上升到300或者3000,他们只会夸赞你说:“你真厉害!”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事情的开端往往是最脆弱的时候,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界风险,那么在沉默中爆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 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价值成正比。 刚开始写作的那段时间,看到和自己同批次的作者不仅次次上稿,而且有的已经成为了签约作者,我心中爬满焦虑。 那段时间我一度想要放弃,直到看到一位很厉害的作者的分享自己为什么能够第一次投稿就成功而且之后次次上稿。 我看着她分享的截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文档名称告诉我,她就本该次次上稿。 “选题大全、素材积累库、标题命名的小技巧、文章框架总结……” 小到标题怎么起,大到文章脉络的怎么顺,她都做了细致总结,那时我才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优异成绩也要想到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不要看别人云淡风轻的对待成功,就认为他们的成功轻而易举,而自己则是缺乏天赋缺乏运气。 每个人在享受破土的瞬间前,都在地下蕴蓄了足够的能量。 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价值交换,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越高,文章的价值就越高,文章的稿费自然越多。 写文也从不是张嘴就来的语音转换,它是我们平时里对生活的思考,是我们读书的内化,是我们思考的沉淀。 而我们之于它的任何付出,终将在未来的某日收到回报。 允许自己走下坡路。 曾经我在成为平台签约作者后进入到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 那段时间,焦虑、烦躁、压抑无时不在笼罩着我,常常坐在电脑前一个下午却写不出半篇有效文章。 我一遍遍地质问自己:“你是个签约作者啊,现在却连一个好的选题都想不出来,你对得起相信你的人吗?” 我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被一遍遍的揉搓,但最后得到的也只是一块被挤压变形的海绵。 我每天都想变回那个蓄满水的海绵,于是不停的把自己丢回水里,想要重回那种充实感。 但我却忽略了一点,我没力气了,即使我在水里,但也没有了吸水的力气。 如今的时代无疑是快节奏的,但无论生活需要我们达到怎样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允许自己拥有喘气的空闲。 明白这一点后,我不再逼自己坐到电脑前苦思冥想,而是和许久不见的朋友外出逛街,当我看到可爱的小女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的唱歌时,我的灵感喷涌而来。 ![]() 你看,有时候我们越想得到一样东西,却往往一无所获,可当我们把它埋藏起来后,它又会调皮地冒头和我们打招呼。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直向上的,总有一个阶段我们需要拥抱一个走下坡路的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失败的,只是说,这里的风景还不错,不如我们停下来看看。 稿子不被认可的辛酸;想不出新颖主题的烦躁;等待邮件回复的焦急…… 但我常常回忆的却是看到每一篇文章发表的喜悦,写作带给我的永远不止是30元一篇的稿费,还有我一路走来的感悟。 更多好文请关注公众号【浅浅同学】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羊鹿 编辑:浅浅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