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随笔】屈明羲‖难得糊涂

 纪实纵横 2025-04-23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



  屈明义,1961年8月生,大专文化,干部,中共党员,供职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直机关。喜欢在冬日的暖阳下踩雪,在夏日的清风里望月,在乡村的炕桌旁小酌,在旅游的舟车里觅诗,在烟雨蒙蒙的早晨,独倚高楼,眺望远方,追寻飞燕,遥想昨天。




难得糊涂

屈明義

说起郑板桥,只要学过历史的人,不知道的甚少。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画家、书法家。特别擅长画竹,而书法也是功底深厚,独树一帜。尤其他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更是技法独特,意缊悠远,引得后人追捧,众多摩临。

且不说其书法独辟蹊径,不同凡响,艺术价值难以估量。单说这四个字里包涵的哲学思想,做人处事所倡导的不同境界,实是莫测高深,百思不解,让人一生追求,难以企及。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句话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释解。我以为,但凡聪明、糊涂者不外乎三种人:一种是先天遗传的。常说王某天资聪明,李某天生就是糊涂蛋;二种是后天学成的。在长期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中,坚持学习,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三种是装出来的。聪明有大聪明和小聪明,糊涂有真糊涂和假糊涂。显然郑板桥说得是真聪明,假糊涂,也就是说“揣着聪明装糊涂”,只有真聪明的人才会假糊涂。糊涂,关键是会“装”,不动声色,装得自然。而且是自觉自愿的、发自内心的,也必然由“假糊涂”变为“真糊涂”。当然这要对人对事,还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从大丈夫变成了伪君子,从而弄巧成拙,我之不我了。

其实,关于“糊涂”之述,名贤集上就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红楼梦》里也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等等。这些话,都是劝人该糊涂时则糊涂,不要一味的自作聪明。尽管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句名言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我们依然不得要领。细琢其意,偶得其味,只有聪明人,才会装糊涂。既然没有真聪明,自然不会有假糊涂。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假糊涂者不多,真糊涂者不少。联想到近期发生的事,让我真真实实的体验了一次“真糊涂”。

无巧不成书,这是发生在我和老伴身上的真实故事。

就在阴历年前的一天晚上,老伴儿给岳父母做完饭,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不知咋的,鞋带儿缠住了脚蹬子,自行车就地歪倒,就这轻轻一跌,却导致了大腿颈骨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这个部位需要钢钉固定手术,而且康复时间需要半年左右。这样,伺候老婆儿的重任自然落在我的身上。     

“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还没等老伴儿扔掉双拐,我又因病住进了医院,而且也必须做手术。因为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俩身上,已经是第二次了。真成了同甘共苦的患难夫妻了。

当时,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一方面,我住院,担心老伴儿无人照料;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孨弱之身加之睡眠问题能否经得起手术的折腾。尽管困难重重,但手术是非做不可。于是,我在万般无奈中还是上了手术床。当麻醉师第一次征求意见时,我同意按手术的常规办,当时说好用半麻。当第二天进手术室后,我思忖再三,又决定改用全麻。这倒不是怕疼,我知道这个手术用半麻也没问题。但是,我却另有考虑,总觉得,手术中虽然身体无知,但大脑是清醒的,还是说,身体和大脑不是同步的,不能进入“身心合一”全无知觉的“糊涂”状态。再就是自从新冠“二阳”后,我就没有好好地睡上一觉,也不知道什么叫瞌睡。中药、西药、蒙药、针灸、贴脚心、贴肚脐、正念冥想、听“那贡”课,用了许多办法,治标不治夲,也没起多大作用。整个人衣带渐宽,瘦如“春柳”。我多么渴望一次无知无觉的“体验”,甚至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全麻的后遗症,能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我虽然知道全麻对脑神经有影响,但还是最终采用了全麻。就这样,我机机迷迷地进了手术室,糊里糊涂地回到了病房。我甚至有点迷恋这种迷迷糊糊、飘飘忽忽、非睡非醒的感觉。难怪诗仙李白仰天长诵“但愿长醉不复醒”。看来,多少名人雅士的理想生活是想进入“象雨象雾又象风”飘渺奇幻的状态。我自找的“真糊涂”,是全身心的,那一刻,确实是一片空白,忘却了自我,没有了烦恼。但瞬间的麻醉,只是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却与郑板桥的“装糊涂”,不可相提并论,更不能同日而语。

“装糊涂”,是明知不对,却又不得不为。大度者,权衡利弊,释然放怀;狭隘者,郁闷难解,不能忘却。我明知道,此“糊涂”不是彼“糊涂”,但我还是把自认的“糊涂”实践了一回,权当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罢了。

短暂的麻醉,只能带来一时的“糊涂”,当醒来时又进入了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四季轮回。

曾几何时,有多少人把郑板桥“难得糊涂”四个字,模仿得维妙维肖,真假难辨。可在真正的人生中,终不得“难得糊涂”的真谛。真正的“难得糊涂”,是面对有损于自身的人和事时,为了息事宁人,维护大局,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貌似愚钝,实是睿智。细细想来,

熟谙此道的人,纵观古今,又有多少?

正是:

聪明一世古今难,

真假糊涂智者参。

万里行程回首望,

三分平坦半边山。

--





编辑 孙传海






作品链接
一览无余

【身边人物】屈明義‖ 会说书的爷爷一一谨以此文追忆远逝的亲人

【纪实随笔】屈明義‖行走在冬阳下

【身边人物】屈明義‖我的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