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代书法双璧:《张盈墓志》《张盈夫人萧氏墓志》赏析

 德润斋 2025-04-23 发布于四川
2025-04-23 10:56·牧之堂弘众

在书法的长河中,隋代书法是连接南北朝与唐代的重要桥梁,而《张盈墓志》及《张盈夫人萧氏墓志》则是这座桥梁上两颗璀璨的明珠。这两方墓志刻于大业九年三月十日(613年) ,清末出土于洛阳南陈庄,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它们不仅承载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更以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展现了隋代书法的时代风貌。

一、墓志背后的人物与时代

张盈,字子谦,范阳方城人,出身名门,其家族可追溯至黄帝二十五子,因功被赐姓张。祖父弘策,为齐散骑常侍、卫尉卿车骑将军,封洮阳县开国愍侯;父亲绾,是梁侍中、右光禄大夫等要职,死后追赠丰厚。张盈年少有为,十六岁就担任梁秘书郎,还曾侍皇太子讲《周易》,在多个重要职位上展现出卓越才能。隋朝建立后,他被追补为学士,于仁寿元年五月廿五日在长安逝世,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被诏赠朝散大夫。

张盈夫人萧氏,虽墓志未详载其生平,但从合葬及墓志规格能看出她与张盈夫妻关系和睦,且家族对二人十分敬重。她出身南梁皇室,是南梁太祖文帝萧顺之之后。

隋代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实现大一统,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文化融合,书法领域也呈现出南北书风交汇的新局面。楷书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成熟,《张盈夫妇墓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笔法精妙入微

两方墓志楷法成熟,笔意细腻。虽字小盈寸,但点画交待清晰,起笔、行笔、收笔一丝不苟。如横画起笔多藏锋,沉稳含蓄;行笔劲挺有力,富有质感;收笔或回锋或略顿,干净利落。撇捺舒展飘逸,捺脚一波三折,尽显灵动之美 ,充分体现了书者深厚的书法功底。

结构匀称和谐

结字渐趋方整熨帖,字形匀称。整体重心平稳,笔画分布均匀,疏密得当。每个字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顾盼生情,如“德”字,左右结构搭配协调,左部“彳”旁笔画瘦劲,右部笔画丰满,相互映衬,使得整个字既端庄又不失灵动。同时,隶书遗意大为减少,接近唐代楷书的严谨规范 ,为唐代楷书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风格清雅脱俗

在风格上,这两方墓志与北魏《张玄墓志》相近,通幅散发着清雅之气。既有北碑的峻利,笔画挺拔刚健;又融入南帖的秀逸,线条流畅婉转,呈现出妍质并存的独特风貌。这种风格在隋代墓志书法中独树一帜,给人以清新雅致、超凡脱俗之感。

三、历代名家眼中的墓志

虽然未见太多古人对《张盈夫妇墓志》的直接评价,但从隋代书法整体评价可侧面了解其价值。隋代书法“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作为隋代墓志书法代表,《张盈夫妇墓志》无疑是这一时期书法成就的体现。当代书法研究者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它笔法、结构、风格都达到较高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

四、对后世书法的深远影响

《张盈墓志》与《张盈夫人萧氏墓志》在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它们的成熟楷法和对法度的深化,为唐代楷书发展指明方向,后世书家在学习唐代楷书时,也能从这两方墓志中探寻到唐楷的源头与演变轨迹 。从笔法到结构,从风格到审美,都为后世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如今,它们不仅是书法爱好者临习的对象,也是研究隋代书法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在书法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两方墓志就像隋代书法的代言人,带我们领略那个时代书法的独特魅力。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们都将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持续为后世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滋养 。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