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叛徒潜伏解放军当官,特务一句话揭穿:害死杨靖宇的就是他!

 历史看兴衰 2025-04-23 发布于山东

1951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北京东城区一间审讯室里烟雾缭绕。国民党特务刘其昌缩在椅子上,额头上全是冷汗。

审讯员已经问了三个钟头,他要么装傻充愣,要么岔开话题。眼看天都快亮了,审讯员一拍桌子:“再不老实交代,明天直接送你上刑场!”

刘其昌浑身一抖,突然扯着嗓子喊:“我知道个大秘密!害死杨靖宇的人,现在就在你们解放军当官!”

这句话像颗炸雷,把屋里所有人都震住了。审讯员手里的钢笔“啪嗒”掉在桌上,两个记录员猛地抬起头。

杨靖宇是谁?那可是东北抗联的顶梁柱,被日本人剖开肚子发现吃草根树皮的铁汉子。他的死,全国人民都记着血债呢!

原来这个叛徒叫程斌,他当年带着日本人把杨靖宇逼到绝路。更可恨的是,这混账现在改头换面,正躲在解放军里当科长!

书生变战将


要说程斌这人,年轻时还真有几分本事。1912年生在吉林一个小康之家,别人家孩子还在玩泥巴,他爹就送他进了洋学堂。

等中学毕业,程斌成了十里八乡少有的文化人,还在长春学了门修钟表的手艺。要不是“九一八事变”,说不定他现在就是个穿长衫的钟表店老板。

那天程斌正在铺子里擦零件,街上突然传来“哐啷哐啷”的皮靴声。他扒着门缝往外看,一队日本兵端着刺刀挨家踹门,有个老头跑得慢了点,当场被刺刀捅了个对穿。

血顺着青石板流到程斌门槛下,他两腿直打颤,手里的镊子“当啷”掉在地上。

当晚程斌把铺子砸了个稀烂。他揣着修表攒的二十块大洋,摸黑跑了三十里地,一头扎进抗联的密营。杨靖宇见他戴着眼镜文绉绉的,本想安排他当文书,没想到这小子打起仗来比谁都疯。

有次伏击日军运输队,他抱着炸药包滚到卡车底下,炸得日本兵哭爹喊娘。

杨靖宇拍着程斌的肩膀说:“你小子是块打仗的料!”三年时间,程斌从小队长一路蹿到师长,管着上千号人。抗联战士都说,杨司令看程斌的眼神,跟看亲儿子似的。

孝子变豺狼


1938年冬天,长白山的雪下得邪乎。程斌带着队伍在林子里转悠了半个月,粮食早吃光了,战士们饿得啃树皮。

这天哨兵突然抓来个老头,老头哆嗦着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程师长,你老娘和哥哥被日本人抓了,吊在城门口三天了!”

程斌抢过纸一看,上面印着他娘披头散发的照片,日本人用红笔写着:“程斌不投降,三天后剐了他娘!”当夜程斌的帐篷里亮了一宿灯,战士们听见里头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第二天一大早,程斌的亲信突然把机枪架在营地门口。一百多号战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逼着缴了枪。

程斌红着眼珠子吼:“谁不投降,先问问我手里的枪!”有个姓李的政委刚骂了句“叛徒”,就被程斌两枪撂倒。血溅在雪地上,红得扎眼。

日本人听说程斌来投,乐得在城里摆酒席。程斌进门就跪在地上磕头,把抗联七十多个密营的位置全交代了。

这些密营里藏着粮食、药品,是杨靖宇的命根子。不出半个月,日本飞机把这些地方炸成了焦土。

师傅变猎物


杨靖宇带着剩下的战士往深山里撤,怎么也想不通:日本人怎么突然像开了天眼?昨天刚搭的草棚,今天就被炸了;上半夜埋的粮食,下半夜就被挖了。

他哪知道,最熟悉他打仗套路的徒弟,现在正带着日本人在后面追。

程斌这叛徒当得比狗还卖力。他教日本人晚上打手电筒搜山——抗联以前专挑天黑偷袭,现在被照得无处躲藏。

他还带人把山里的泉眼全投了毒,逼得杨靖宇只能嚼雪解渴。最毒的是,他把杨靖宇用暗号联络的老乡全指认出来,害得二十多个送粮的老百姓被活活用狼狗咬死。

1940年2月,杨靖宇身边只剩六个伤员。他把最后半块玉米饼掰成六份,哑着嗓子说:“你们往北走,我往南引开追兵。”

战士们跪在地上哭,杨靖宇一脚踹过去:“快滚!留着命打鬼子!”

五天五夜后,程斌带着日本人顺着雪地里的脚印,把杨靖宇堵在三道崴子的老松树下。

日本人喊话让投降,回答他们的是最后一颗子弹。程斌凑近尸体看了看,突然发疯似的踹树:“就是他!快割脑袋!割下来!”

豺狼变“功臣”


日本投降那天,程斌把办公室里挂的军刀取下来,转身就捅死了两个日本军官。他提着血淋淋的人头跑到国民党那里,摇身一变成了“抗日英雄”。

等解放军打进北平,他又把国民党证件烧了,混进后勤处当科长。

要不是1951年春天那场大雨,这叛徒真就逍遥法外了。

那天特务刘其昌在胡同里躲雨,抬头看见个穿解放军制服的人,差点叫出声,这不是当年在日本人手下当差的程斌吗?

公安冲进程斌办公室时,他正在写调动申请,想调去南方“支援建设”。这个害死杨靖宇的元凶,到死还在耍心眼。

公审大会上,老百姓往台上扔烂菜叶,有个东北来的老大娘挤到最前面,把攒了十年的裹脚布甩在他脸上。

枪毙程斌那天,刑场上围了上千人。据说枪响之前,这个叛徒突然尿了裤子,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