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丽埃特·罗纳·克尼普 (Henriëtte Ronner-Knip )是一位荷兰画家,她以猫、狗和其他动物的细致场景俘获了许多人的心。她于1821年5月3日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 Henriëtte Knip。她的父亲是著名艺术家 Josephus Augustus Knip(1777-1847 年),也是她唯一的艺术教育家。由于视力下降,约瑟夫斯严格教导克尼普,知道她很快就会成为家庭收入的唯一提供者。16岁时,她在杜塞尔多夫的年度艺术展上展示了她的第一幅画作。她很快卖掉了那幅画,并继续以快速、准确的方式创作尽可能多的画作。她开始画风景、肖像、城堡和风俗画,但意识到她最喜欢画动物。

1845年,克尼普的名气开始随着她的运动犬画而蓬勃发展,当时她获得了包括比利时女王在内的许多知名人士的委托。这些场景包括在森林或乡村的猎犬,并且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期间,她与 Teico Ronner结婚并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尽管犬类照片为她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她逐渐转向以猫为主题,这很可能是因为她收养了自己的猫。类型的转变带来了不同的崇拜者和另一次流行,因为她描绘了困猫和顽皮的猫在她通常的暗色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色调和色调稍微变淡了一点,这可能是由于追随现代主义者更轻风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她81岁的岁月里,Henriëtte Ronner-Knip 在1909年春天去世之前赢得了数十个奖项和成就。

可能因为本身是女性,她描绘猫咪的神态非常写实,而且不少细节充满母爱,但更多的画面,描写的却是一群小上蹿下跳的小崽子跟着一个满脸哀愁、生无可恋的猫妈妈。
她的父亲、祖父、叔叔和一位姨妈也都是很棒的画家。这四个人都具有艺术天赋却长时间地被人遗忘。在大多数女孩还在迷恋玩具娃娃的时候,亨丽埃特却只对父亲的画笔感兴趣。
11岁时她得到了一只画架,从此她开始成为一位高产的画家。她受的教育就是在父亲的工作室里上的不计其数的绘画课程。
在其父还专注于当时更畅销的历史题材和肖像画时,年轻的亨丽埃特却更关注风景画和动物题材。她的第一幅作品于1836年在杜塞尔多夫展出而且立即被买走,此时她才15岁。
三年后,仅仅十八岁的她就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靠自己收入撑起整个家的年轻画家。初期她所钟爱的题材是乡村、动物,美好而又恬静。
1847年父亲去世了,三年后她嫁给了费科·隆纳。然而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早逝了,生活给了她太多的打击,她也病倒了。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搬家去了布鲁塞尔。在比利时的第一年非常难过——没钱、不被欢迎。在将奥兰治家族(荷兰统治者)驱逐后的将近20年里,荷兰人在比利时非常不受欢迎。
她的困境不仅仅是贫穷,也来自于她的过于羞涩,可能因为幼时经常被父亲关在画室里独自一人而让她变得更加羞涩,甚至对她而言社交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
这也许就是她钟爱于猫这种独居动物的原因吧。当时对她来说即便是一只狗也成了一个麻烦,尽管她也喜欢狗,但它们每天都需到外面去,它们的食量又那么的惊人,比猫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
在当时很少有画家能够像她一样敏锐的捕捉到小动物们的形态和情感。亨丽埃特描绘的狗的形象大部分为布鲁塞尔街头流浪狗。
曾经一度她被人称为“专画小狗”的画家,甚至当时的比利时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都收藏有她的作品,但最后剩下最多的竟然是猫的作品。
当她的第一只猫产下一堆小奶猫时,亨丽埃特便拥有了一份无尽的模特资源——它们的表情、神态、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它们是免费的。于是她决定倾注自己所有的时间与才华给猫咪们。
这也是因为19世纪末,猫咪突然被提升到了优雅动物的档次,猫咪坐在缎面枕头上的猫咪,开始流行并为优雅的上流阶层喜爱。
亨丽埃特利用了这种新潮流,她画了上百只在19世纪风格的室内陈设中活蹦乱跳的猫咪——从钢琴上跳下,玩弄着羊毛,睡在猫妈妈身旁,抓着帘子吊在半空......一切能想象的样子都被她重现在画布纸上。
无论生前死后,她的作品都广受欢迎。她毫不前卫,但别忘了,那个年代,女性打破常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女画家被限制只能画花卉这样的题材。写实?对不起,那是男画家的领地。
然而亨丽埃特却是极少数能自己养家的女画家之一。她爱猫,作为这份爱的回报,猫给了她最棒的礼物:成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