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产品的点名率很高: 平安盛世金越司庆版。 关键词是:司庆特别版,限量,独立账户,优势项目,120%实现率,保证2.0%、预期3.3%…… 宣传上,我看到不少视频,还有官方海报,感觉有些地方得讲讲,不然大家容易误会。 所以咱们先讲讲分红险的三个典型误区,再具体看看金越司庆版和金越2025的数据。 ![]() 误区一:是增额寿而不是年金险 无论盛世金越司庆版还是金越2025,都是增额寿险,而不是年金险。 有宣传文案里说产品是“优质养老方案”,甚至还有讲“活多久领多久”的,完全不对。 增额寿像个资金池子,模式和存款类似,用钱了就取一点,钱总有取光用尽的一天。 而养老年金险呢,像个长流水的水龙头,只要人活着就会一直发放年金,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它才是真正的“活多久领多久”。 所以在纯养老用途上,增额寿险是不如年金险的。 尤其投保时年龄偏大的,用增额寿养老并不划算,钱放进去没几年就要领了,根本没时间增值发力。 误区二:保证2.0% 分红险的利益由两部分组成:保证部分和分红部分。 保证2.0%——这几个字没错,但容易产生误会。 不是说保证给咱的收益是2.0%,而是产品以2.0%为预定利率,可以理解为收益上限,也就是最多不能超过2.0%。 实际中到底是多少,每款产品还要细算,但一般长期利益能到1.8%就很不错了。 误区三:预期3.3%、120%分红实现率 分红险的分红部分是弹性的,产品会给个预期利益(演示利益),但不保证实现,可能达到120%,也可能为0%。 没有哪家公司敢承诺说,我这个产品未来的分红实现率保证做到多少。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为啥不干脆出个固定型的产品呢?保证3.3%,肯定卖疯了。 退一步讲,就算产品咬紧牙关,真做到第一年120%的分红实现率了,也没法保障后续每一年的实现率都实现这个数据。 变数太多了,比如去年就有“限高令”,很多产品的实现率只做到30%-50%。 所以这些预期数字,大家可以忽略不看,没啥意义。 另外,一款分红险产品,你可以理解是自负盈亏的,母公司去年有多少利润,同公司产品赚不赚钱,都和它关系不大,只能作为参考。 这三条适用于所有分红险,接下来咱们看看盛世金越司庆版和金越2025怎么样。 ![]() 我们以40岁女性,3年缴费、年缴10万为例,看看两款产品的区别。 先看现金价值,按保证和分红两部分看: ![]() 1、先看现金价值超过保费的时间,也就是“回血”时间。 盛世金越司庆版: 含分红预期是第6年,保证部分是第9年。 金越2025版: 含分红预期是第6年,保证部分是第8年。 金越2025版的保证收益略胜一筹。 2、看长期利益走势。 金越2025版一直稳压盛世金越司庆版一头。 3、看IRR。 ![]() 金越2025版也都比盛世金越司庆版高。 从IRR对比中也能看到,两款产品的保证部分都远没到2.0%。 持有40年,司庆版的保证IRR是1.6%,金越2025是1.68%。 持有60年,司庆版才勉强到了1.73%,金越2025也才到1.79%。 ![]() 平安今年的两款热销产品:盛世金越司庆版和金越2025版。 内部PK的话,金越2025更好,无论保证部分还是分红部分,都优于司庆版。 当然,这是内部PK。 放眼整个市场,司庆版和金越2025的收益都比较平庸,属于中游水平。 投保分红险之前,一定要搞懂那些典型误区,别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比如增额寿,在养老用途上是不如年金险更“专业”的,尤其不适合高龄者,取钱也需要自己去申请减保。 保证2.0%、预期3.3%,这些数据也得明白是什么意思。 分红实现率120%,只是一个美好的预期,真正实现率多少是无法确定的。 我们可以参考承保公司的往年投资收益率,还有同类产品的往期分红实现率。 这些数据,在平安官网上都可以查到,我就不放各种表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