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军旅诗词,是指以描写战争之史、军旅之事、军人之情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是中华诗词百花园中的一朵灿烂奇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瑰宝。 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评论军旅诗词的公众号或评论栏目,应有关军旅诗家建议,《满庭芳苑》自2023年8月起,特地开辟一个“军旅诗评”栏目,邀请知名军旅诗评嘉宾,不定期点评一些质量较好的军旅诗作(点评诗作时隐去作者姓名),旨在为中华诗词的百花园再培育一枝新的花朵。 期待佳作,期待精评! 《满庭芳苑》编辑部 2023年8月 军旅诗评(21) 兵心永系九州宁 (注:所有被评作品,在点评前 均被隐去作者姓名,以避友情点评) 本期点评嘉宾 雷海基 卢冷夫 周学锋 胡显祥 孙继革 蔡大营 女特战队员礼赞 齐肩短发透清纯,不见曾经薄弱身。 豪侠女惊三尺剑,霸王花绽一枝春。 血凝骨铸兵魂烈,雨打风吹岁月真。 入列已无脂粉气,深思浅笑总迷人。 卢冷夫点评:虽素面朝天,却美而不俗。小诗用生动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和准确的评价,让人领略到“军中玫瑰”的飒爽英姿。 周学锋点评:齐肩秀发,透着清纯,不见薄弱身。一出场,就给人一种飒爽英姿的女特战队员印象。中二联继续深入拓展,其刚烈、威武、霸气的形象更加丰满。尾联用女性特有意象,尤其是“深思浅笑总迷人”句,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那女特战队员的柔性美。这种美,是一种人性之美,她们虽是军人,但,毕竟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嘛! 胡显祥点评:全诗七律工整而气脉流畅。以刚柔并济的笔触,塑造了现代女军人的飒爽形象,在传统军旅题材中展现出独特的性别视角。诗人精心构建多重对比意象,既突破传统闺阁诗的局限,又避免陷入刻板的“铁娘子”叙事,在剑与花、血与笑的碰撞中,完成对女兵立体形象的雕塑。尾联刚中蕴柔的审美取向,既延续了“中华儿女多奇志”的革命浪漫主义,又赋予其新时代的性别表达。 孙继革点评:从“薄弱身”到特战队员,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中间两联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将这个过程写的惊心动魄而又真切动人。尾联最是精彩,虽无“脂粉气”,但并非女汉子,而是“深思浅笑总迷人”,妙! 蔡大营点评:全诗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性别美学等方面,多维度刻画出当代女特战队员的飒爽英姿与精神风貌,诗句刚柔相济,意象鲜活。特别是“豪侠女”“三尺剑”、“霸王花”“一枝春”,将武侠意象与自然意象交融,既显英武又不失女性特质。瑜中求瑕:颈联“雨打风吹”稍熟,“岁月真”稍显虚泛且与“兵魂烈”对仗欠工。若改为“雨砺风摧战力真”如何? 朱洪滔(江苏) 瞻烈士遗照 应召从戎去,胸怀国是家。 至今仍未老,定格在芳华。 雷海基点评:上联叙事到位,下联出彩。烈士不老,是实写烈士照片,又是虚写烈士精神。说不老,虽不符现实,但有照片作证,却合道理。诗趣就在这里,反常又合道。 卢冷夫点评:四句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定格出革命烈士永恒的青春,是极震撼心灵的画面。从诗意和语感考虑,建议可将“是”字改成“与”。 蔡大营点评:此绝语言质朴平实,但却深情地抒发了对烈士的缅怀和敬仰之意。韵味在转结句“至今仍未老,定格在芳华”,表意写烈士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遗照容颜永远鲜活,寓意颂扬烈士精神万古长青。 冀彦平(河北) 凭吊挂云山六烈士 故旧山河碎,狼烟遍地催。 抗倭生必战,守土死如归。 大义悲风裹,悲风浩气追。 青峰长有泪,散作挂云飞。 雷海基点评:前三联写烈士当年,将读者带入诗境,之后转到眼前的挂云山,在“挂云山”三字上大做文章,十分巧妙。今与昔联成一脉,意与象融为一体。营造的气氛悲壮,雄健,极富感染力。 周学锋点评:挂云山是百团大战中的一场阻击战,六壮士跳崖牺牲。诗记述的就是这一气壮山河英雄事迹。诗分三个层次:开篇写缘起,山河破碎,遍地狼烟,生必战,死如归。彰显了六壮士捍卫国土,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颈联议论,用顶针式修辞,以风为支点,反复咏诵:风为英雄而悲,且风中裹着大义,追诉着英雄的浩然正气。这种以物为媒介的叠词笔法,更能彰显英雄气概,加重悲壮气氛。尾联写景,景中蕴情。飞瀑作泪,挂在云霄之上,喻之思念永恒。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律诗的尾联往往被忽略,如结得不好,最易空喊口号,诗者当忌。 蔡大营点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挂云山六烈士的故事因种种原因宣传不够,却鲜为人知,甚是遗憾!这首五律,首联如电影镜头切入战乱图景,颔联联以生死对仗直书烈士信念,颈联采用顶针修辞渲染山河呜咽的哀悼氛围,尾联以拟人化山水作结。“挂云飞”生动!既是对“挂云山”地名的巧妙呼应,又是象征忠魂化入天地升为永恒。可酌处:首联“催”是否“摧”之误?颈联,与颔联和尾联意有重叠,改为写实如何?个见。
蒋继辉(江苏) 秋访古田 七彩云霞染上杭,闽江澄澈闽山苍。 崖前标语痕留梦,谷里杜鹃风送香。 战地黄花连片片,基因红色续长长。 当年那首古田曲,今日依依音绕梁。 雷海基点评:首联一出场就把古田写得十分优美,打下通篇赞美基调。第三、四联都有闪光点,“基因红色”,“当年古田曲,今日音绕梁”,都出彩。相当好的七律。 周学锋点评:多角度、多维度地描摹红色根据地的景致、地位与精神,这种描摹不是概念化的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典型意象与巧妙用典展现出来的。由此,让诗变得厚重、灵动,有韵味,耐咀嚼。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为诗之道, 蔡大营点评:诗作从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时空交织,巧妙勾连。首联以秋景铺陈起兴,色彩与空间感兼具;颔联以标语、杜鹃过渡,既切入历史纵深,又呼应当下生机;颈联以“战地黄花”化用毛主席诗意、以“红色基因”点明革命底色;尾联以“古田曲”余韵作结,将具象旋律升华为精神回响。全诗虚实对照,情景相融,佳构! 岳元峰(吉林) 清平乐·回军营 当年模样,阵阵风磨亮。漫岭松涛声卷浪,耳畔军号回荡。 抚摸老舍墙沟,指间二十春秋。惟有士兵本色,依然涂满心头。 卢冷夫点评:开头的“磨亮”形象生动,令人难忘,最后的“涂满”更是襟怀饱满,真且浪漫。 周学锋点评:先写当年军梦,后述回营深情,其构合道。精彩之处在于,用“抚摸老舍墙沟”做撬点,撬起对20年军旅春秋的回忆,堪成绝妙。这一意像非常独特,亦十分亲切。“抚摸”,情之深也;“老舍”,营房之旧也;“墙沟”,藏有青春之梦也。读到此,让我这个42年的老兵也不禁动情,正所谓:好诗不过尽人情。 孙继革点评:整首词将眼前之景与心中所思相交织,很好的表现了一个回营老兵的情感波澜。歇拍“涂”字用的好,他利用“本色”之通感,将岁月如流但老兵本色依旧写得生动鲜活,可感可信。 朱洪滔(江苏) 观“镇远”舰铁锚 曾扣东京作战俘,向谁洒泪诉无辜。 周身纵是钢铁铸,伤痛至今犹切肤。 卢冷夫评:转结句令人印象深刻,犹感切肤之痛。 胡显祥点评:全诗短短四句凝练百年国殇,锁定了甲午之耻的现代性反思,可谓史诗微缩。北洋水师战败后镇远舰铁锚被掳至日本,被赋予“作战俘”的拟人化身份,其钢铁之躯与切肤之痛形成震撼反差。“向谁洒泪”的诘问,直指历史之痛,“犹切肤”将器物伤痕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 孙继革点评:“钢铁”铸身却依然有“切扶”之痛,可见伤痛之深。转结句情绪饱满,且力量感极强。 曹宪阁(辽宁) 瑞金感怀 迢迢赣水隐钩沉,金桂香樟念古今。 夜色苍茫星照亮,硝烟弥漫弹留痕。 摇篮地蕴燎原火,红井魂牵老表心。 敢问江山谁主宰,锤镰旗展万年春。 卢冷夫评:诗题很好,中二联较为精彩,也有新意,惜尾联稍平。 胡显祥点评:诗作以深沉的历史笔触和鲜明的意象,讴歌了红都瑞金的光辉岁月,恰如电影蒙太奇般在静谧夜色中突然切入战争特写。“红井”浓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政治寓意,“老表”的方言称谓更强化党群血肉联系。尾联的雷霆之问,是对“人民江山”命题的诗意回应,将瑞金记忆升华为永恒的政治承诺。 蔡大营点评:该诗以“感怀”手法“钩沉”了瑞金的历史沧桑,颇具史诗气韵。诗作笔触雄浑,意象丰赡。迢迢赣水、星、弹、摇篮、燎原火、红井、老表等意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细节。尾联“敢问江山谁主宰”,化用毛主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千古一问,并以“锤镰旗展”给出答案。“硝烟弥漫”过熟,可酌。 徐学琥(北京) 边关吟 绝域孤旌远,寒沙没戍楼。 有书消永夜,无梦到凉州。 雷海基点评:诗表达的是难于割舎的军旅情怀。作者年轻时曾经在西部地区戍守多年,那里天寒、域绝、旌远、沙漫,环境虽然如此恶劣,仍然夜深时经常梦到,为了避免这样的梦过多,就彻夜读书用于消磨时间。诗流畅好读,景象壮阔,意蕴深沉,情感浓烈。 周学锋点评:此绝古味很浓,甚至放入唐代边塞诗中,也不逊色。足见诗人的偏爱与厚实笔力。如是写当下军旅生活,应融入一些现代要素。如写古人戍边,另当别论。
王继权(北京) 忆那年三月十二营房植树 株株小树植营房,恰似精兵站两行。 咱已衰龄难纵马,他来替我守边疆。 雷海基点评:亮点在树是兵,替我守边疆。作者移情于树,诗意即生,情趣就有。虽然是诗的经典手法,并不易得。 胡显祥点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起、承写植树场景,转、结以小树喻战士,用“我”、“他”完成家国情怀的代际传承。 李为民(甘肃) 夜读40年前父亲来信 素笺几页色微黄,纸上叮咛爱意长。 嘱子军前多摔打,熔炉百炼始成钢。 雷海基点评:用父亲的话表达诗意,用家信来表达父亲的话,把诗写成了一个小故事,因而流畅好读,自我感、现实感都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蔡大营点评:作为一个与作者同时代当兵的人,我读这首诗备感亲切,也勾起联想。绝句以小见大,既表达儿子对父爱的追忆,也折射出特定年代父辈们的家国情怀。可酌处:转结句似过于文雅,如果用口语入诗或许更好,比如“部队里头多吃苦,越能吃苦越成钢”。虽然直白,却能还原父亲口吻,把“纸上叮铃”表现得更为真实。个见。 许景(福建) 鹧鸪天·雷锋精神 风范长存又一春,襟怀操守两昆仑。人间最爱无瑕玉,世上尤怀不朽魂。 常忘我,为他人。艰危时刻见精神。毕生甘做螺丝帽,奉献青春励后昆。 周学锋点评:写英雄人物的作品,很容易落入概念化俗套,歌颂雷锋的诗,我也写过,深知写好不易。此首小词避开了概念化俗套。上片采用对比与比喻手法,把襟怀、情操比作雄伟的昆仑山,把大爱喻为“无瑕玉”,将怀念归缘“不朽魂”,让读者通过具象直接入戏,是为巧构。下片选择典型意象,展现其精神,提升了主题。虽词法得当,但与上阕相比,还是弱了点,特别是为了合律,将“螺丝钉”这一代表雷锋精神的专用术语,用“螺丝帽”取代,弱化了原意。完全可以调整句式,加以避之。 胡显祥点评:此作亮点:“毕生甘做螺丝帽”的时代创新,“螺丝帽”意象突破传统颂扬模式,解读传统奉献精神。用“两昆仑”喻品格巍峨,豪迈、厚重。 曹宪阁(辽宁) 三亚烈士陵园前见木棉花绽放 繁花红胜火,枝干向高台。 一股英雄气,春风带血开。 周学锋点评:木棉花也称英雄花,在特定环境的陵园绽开,正切此意。诗人抓住“英雄”二字深化主题,“以春风带血开”做结,妙笔!此处“春风”可做双关,寓意当下的幸福生活,是英烈用鲜血浇灌出来的,让诗意多了一层厚重。 孙继革点评:起承铺垫结实;转结句紧贴木棉花之寓意,切景切题;“英雄气”“带血开”,豪气干云,壮人襟怀。 李文朝(北京) 滿江红·清明节祭拜烈士陵园 肃穆陵园,纷纷雨、清明时节。山俯首、翠松垂泪,纸花含血。纪念碑前思伟业,无名墓侧怀先烈。颂英魂、浩气炳千秋,真雄杰。 人如海,花似雪;誓言铁,声音咽。举红旗奋进,子孙传接。解放翻身除旧宇,富民兴国开新页。振中华、瞄准最强邦,追超越。 胡显祥点评:作品携豪放派词风,以热血丹心写就,在思想性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怀先烈”到“子孙传接”,再到“振中华”,逻辑清晰,将个人哀思与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较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明显的递进关系。“振中华、瞄准最强邦”,准确地体现了当代军人使命。如苛刻要求,下阙过片如果用扇面对可能更好,解放与富民属宽对,不算太工稳。 蔡大营点评:词的上片以景起兴,情景交融,沉郁雄浑。下片转写人群、誓言与传承,层次分明,气魄宏大。词人善用典型意象传递情感:以“纷纷雨”“山俯首”“翠松垂泪”赋予景物以悲怆人格,烘托哀悼之情;以“纸花含血”“纪念碑”“无名墓”增强历史厚重感,以“红旗”象征革命传承,以“新页”喻指时代革新。词眼在下片“振中华、瞄准最强邦,追超越”,气势磅礴地完成了祭拜的主题升华。
郭通海(北京) 祭绿化将军时代楷模张连印 苦干十八载,终年抱病身。 沙滩扎绿帐,荒岭布红茵。 露宿寻常事,风餐方寸心。 英雄无悔处,身后大森林。 卢冷夫点评:尾联“英雄无悔处,身后大森林”以景语作结,寄慨尤深,更能呈现出从直观到多维的审美效果,激发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期待。 沈华维(北京) 重唱军歌戏作 打靶归来那首歌,每回唱起暖心窝。 容颜纵使矫情减,棱骨都从坎坷磨。 谁后谁先能咋地,环多环少又如何。 红霞落在西山下,说与新兵懂得么? 卢冷夫点评:虽称“戏作”,却独有新意,颇耐寻味。是重唱军歌的新体会,也是对歌词意境和人生价值的新理解。 许景(福建) 一剪梅·痛悼女飞行员余旭烈士 犹记依依秀发飘。孔雀迎风,博击青霄。伞花洁白壮军威,破雾穿云,飞过山凹。 十载芳华胆气豪。今日凌云,羽化香消。凤鸣苍昊泣天庭,寒月凄凄,泪雨潇潇。 胡显祥点评:“羽化香消”,以道家语写烈士牺牲,哀而不伤。 “飞过山凹”句弱了一点,和“博击青霄”失配。 孙健民(北京) 思归乐·自画像 噙泪兵营挥手别。逾十载、痴情难绝。梦里屡闻军号猝。速入列、稳同山屹。 激战沙场方报捷。取宝岛、补金瓯缺。醒后不禁开笑靥。叹镜中、鬓丝如雪。 胡显祥点评:词作以老兵梦境抒写家国情怀,“取宝岛、补金瓯缺”直指统一大业,赤子之心灼灼。“噙泪兵营挥手别”与“鬓丝如雪"”形成时空对照。“醒后不禁开笑靥,叹镜中、鬓丝如雪。”虚实交织,余味苍凉。题目似不恰,可酌。 刘林森(重庆) 赞藏族女飞行员 根共雪莲生,身同虎豹行。 羞腮藏腼腆,鹰击似雷鸣。 胡显祥点评:诗将高原基因与现代军魂意象叠印,以雪域圣花喻其民族血脉,用猛兽意象状其军人雄风。亮点在转结句:“羞腮藏腼腆,鹰击似雷鸣”,传统藏族女性的羞涩,与飞行场景形成强烈反差,以民族与现代性交融,展现当代少数民族女军人刚柔并济的独特风采。 朱洪滔(江苏) 东部战区2025.4.1联合演训 围岛如期大幕开,雄师席卷又重来。 慑封浩海驰奔电,进逼长空滚迅雷。 动武分明何必说,用心昭白莫需猜。 几番谋独焉成果,一枕黄粱究自哀。 胡显祥点评:作品气势磅礴,场景震撼,兼具军事威慑力与战略深意。以“奔电”“迅雷”比喻海空力量的快速机动,凸显解放军的压倒性速度与力量。“慑封/进逼”、“动武/用心”,形成战术动作与战略意志的递进。尾联既展现必胜信心,又暗含对岛内误判者的警示。全诗是对东部战区“无预警、高强度、短时长”演训的诗意注脚。
蔡大营(北京) 贺我国发明最新一代颠覆性电磁枪 无火无声无弹形,幽光瞬绽裂敌锋。 雄师喜获神枪助,破阵穿坚任纵横。 胡显祥点评:这首诗以我国最新研发的电磁枪为主题,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展现了高科技武器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战场上的非凡威力,精准概括了电磁枪的核心技术特点。转结两句进一步升华主题,强调电磁枪的实战价值。整首诗既体现了对国防科技突破的自豪,又展望了新型武器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影响,兼具科技感与诗意结合。 萧汉庆(湖北) 定风波·退伍军人信息釆集有感 轻点荧屏万语倾,满身风雨满身情。戈壁丛林曾纵马,英飒,习文练武远浮名。 伏枥骄骧情未了,谁老?兵心永系九州宁。一旦令来催蹈火,看我,重披凯甲虎风生! 胡显祥点评:创作描述了老兵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道出“家国情怀”的永恒信仰。从戈壁到丛林浓缩军旅生涯。“伏枥骄骧”化用典故新颖。“一旦令来催蹈火,看我,重披凯甲虎风生!”,豪气干云,金石之音! 王健强(海南) 临高角解放公园木船记忆 雷州星夜寂,八阵逐南疆。 将士中流壮,军声碕岸扬。 伯陵成物故,小楫破天荒。 今又春潮涌,乘风再启航。 注:伯陵,国民党守军司令薛岳,这里指“伯陵防线”。 胡显祥点评:作品意象选择精当:以“木船”为核心意象,串联“星夜”“中流”“春潮”等场景,既具历史真实感,又赋予其艰苦奋斗的精神载体。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侯明铎(江苏) 奶奶送孙入伍 又抚孙儿脸,轻轻理绿装。 无声期望里,回答自铿锵。 孙继革点评:起承写动作:“抚脸”“理装”两个动作表现了奶奶对孙儿的疼爱与不舍;转句“无声期望里”神态毕现,“铿锵”“回答”中声音可闻。作者选取一个横截面来写,场景典型,神形兼备,情真意切。 侯明铎(江苏) 鹧鸪天·战友聚会共唱《咱当兵的人》 仍是当年那个兵,嗓音宏亮共含情。胸中激荡边疆雪,座上奔腾海浪声。 回万里,忆三更。满腔思绪不由萌。酒杯高举同干后,水长山高忘暮龄。 蔡大营点评:词作以质朴的语言描述了战友重逢时激情而又温馨的场景。上片开篇两句点题,瞬间展现出聚会现场。“边疆雪”“海浪声”,视听画面,对仗精妙,且暗含多军兵种战友相聚。下片“回万里,忆三更”,以时空跨度凝练军旅生涯。“水长山高”,既喻话题广阔,也喻情谊绵长。“忘暮龄”,是这首词的词眼,将战友重逢的喜悦推向高潮。可酌处:“水长山高”似可改为“水远山高”,音律会更美。 沈华维(北京) 万泉河畔战友聚会有赠 塞外交情岛上逢,戍边记忆出樊笼。 守山守业年资异,为国为家理念同。 尚有钱花何碍少,已无才用不言功。 如今都是观光客,陶醉万泉河畔风。 蔡大营点评:整首诗完整地描述了战友聚会时情感交流,具有很强的现场感。首联以“塞外”与“岛上”的地理反差,描述战友跨越时空聚会,用“樊笼”喻岁月尘封。颔联以“守”和“为”反复的写作手法,强化情感和突出主题。颈联直白地描述了战友们的人生况味,口语化表达手法,既符合军人直爽性情,也贴合战友聚会时坦率的交流语境。尾联以观景作结,道尽历经沧桑后的从容,表达了一种平和悠然的豁达心态。 萧汉庆(湖北) 巾帼保镖严月霞 近卫相随一缕霞,星眸月彩逸姿嘉。 藏锋不露威仪凛,融入人群掩艳华。 蔡大营点评:鲜见写保镖特别是女保镖的军旅诗作。这首绝句首句点题,次句绘形,转句写神,结句收束于职业特性。起承句暗嵌“月霞”名字,以“霞”喻人,既象征守护的温暖,亦隐喻锋芒暗藏;以“星眸月彩”意象强化女性特质和出众仪态。转结句“藏”“融”练字精准,形成张力,凸显保镖隐匿身份的职业要求。全诗通过意象叠合与反差对比,将柔美与英武熔于一体,凝练地勾勒出女性保镖形象。 ![]() 军旅诗评点评嘉宾简介 ![]() 雷海基,笔名庄溪水,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诗词评论家。曾任解放军某部队政治委员,大校军衔。诗论文章入选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中华诗人节大会。荣获全国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优秀论文奖。编著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基诗论文选》《雷海基作品选·诗词卷》《雷海基作品选·理论卷》。 卢冷夫,籍贯江西,1964年出生于辽宁,现居北京。原总参某部退休干部,大校军衔。现为《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红叶》执行主编。 ![]() 周学锋,北京,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某部大校,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作品被《诗词年选》、《当代绝句300首》、《中国田园诗》、《军旅诗抄》、《中国百诗百联》、《北京诗词精品选》等10余种诗词版本收录。参加全国诗词大赛获奖20余次。有散文、诗歌、诗论、短篇小说等在刊物发表。写诗多用新韵。 ![]() 胡显祥,原籍黑龙江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某厂军事代表,技术六级退休。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原常务理事,北京《军休之友》编辑,《南都风采》微刊顾问。 ![]() 孙继革,河北张家口人,北京朝阳区军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诗词分会副会长、《雅风》诗刊编辑。解放军红叶诗社《红叶》诗刊副主编。 ![]() 蔡大营,网名若水人生。籍贯安徽庐江。1957年出生,1976年初入伍。北京市军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诗词学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诗词研究会创研员。《满庭芳苑》公众号主编。
《满庭芳苑》编辑部成员 主 编 蔡大营(若水人生) 编 委 马惠珍 卢贤德 乔长柱 李为民 秦晓舟 高庆森 符文彬 蔡大营 本期组稿 蔡大营 个人专辑链接 【军旅诗评】往期精彩回顾: 【诗剑长吟】往期精彩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