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近来争议颇多!比如《水浒传》的故事背景虽然是北宋末年,但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反映了明朝的社会特征。以下是一些具体分析: 1.历史背景 · 北宋末年:《水浒传》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北宋末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繁。宋江等人的起义故事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已有记载,这些历史事件为《水浒传》提供了基础。 · 元末明初: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频繁,施耐庵参考了这些起义的结局,根据宋江起义进行改编。 2.社会风情与生活细节 · 货币使用:在《水浒传》中,好汉们在江湖上使用的货币以白银为主,这是明代中后期才有的现象。在宋朝,白银并不作为主要货币,只有在国家赔款这样的大宗交易中才会出现。 · 武器与地名:某些好汉的武器以及地名也都是明朝才有的。 3.社会控制 · 北宋末年:北宋末年社会相对宽松,好汉们在江湖上行走几乎没有约束,处处都有可供投奔的山寨和土豪。 · 明初社会:施耐庵生活的明初社会则完全不同,朱元璋对“江湖”深恶痛绝,实行了严厉的社会控制。在基层实行“里甲”轨制,规定里甲内的人民互相认识互相监视,民人务农不能离开“一里之间”,外出务工必须要就近为宜。 4.文学创作背景 · 元代水浒戏:在元代,水浒故事已经通过杂剧等形式广泛流传,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 明代水浒杂剧:明代的水浒杂剧从明初到明末历时较长,而小说《水浒传》开始广泛流传是中叶以后的事,所以明代水浒杂剧与小说的关系比较复杂。 5.作者与成书年代 · 作者:《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则做了整理。 · 成书年代:《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极具争议,主流支持“明代嘉靖说”,约1524年。现存最早的完整版本刊于1589年。 总结 《水浒传》虽然以北宋末年的社会为背景,但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反映了明朝的社会特征,如货币使用、武器和地名等。这些细节可能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或者是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修改的结果。因此,《水浒传》不仅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元末明初等不同时期的广泛封建社会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