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荒诞的岸边,寻觅真实的自我——重读《局外人》有感

 茂名阿峰 2025-04-23 发布于广东


在荒诞的岸边,寻觅真实的自我

——重读《局外人》有感

作者:茂名阿峰


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我重读加缪的《局外人》。

阳光斑驳的午后,我轻轻翻开加缪的《局外人》,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门扉。梧桐叶在窗外簌簌作响,与书中的文字交织成一首关于人性、规则与真实的交响诗。

我作为一位企业退休的政工干部,我曾在那个充满规则与仪式的职场中摸爬滚打。我深知,微笑与泪水,往往并非源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被规则驯化的产物。当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沉默不语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被集体叙事淹没的沉默,那些被标签化审判的无奈。

默尔索的冷漠,并非真正的无情,而是一种对虚伪情感的拒绝。他的沉默,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无声抗议。正如我在职场中见到的那些被贴上“冷血”标签的工人,他们并非缺乏同情心,只是不愿在众人面前表演悲伤。加缪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人性的虚伪与真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法庭审判,更是将荒诞推向了极致。默尔索因枪击事件被送上法庭,然而法庭上真正被审判的,却是他的“道德败类”形象。检察官用“母亲葬礼未流泪”的细节,将默尔索妖魔化,这场审判,与其说是对罪行的审判,不如说是对情感的审判。这让我想起了职场中的那些“标签化审判”,人们往往因为某个细节或行为而被贴上标签,从此难以翻身。

然而,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对规则的盲目服从,而是来自内心的真实与勇气。默尔索在法庭上的沉默,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对虚伪的反抗。他拒绝神父的忏悔仪式,坚持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退休后的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品味文学。今天,当我再次翻开《局外人》时,我感受到了加缪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洞察。默尔索的“局外人”身份,不仅是对个体孤独的描绘,更是对现代文明中理性与情感冲突的反思。

在荒诞的世界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规则,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默尔索在海滩上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时,那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对理性暴力的控诉。我们同样被各种社交媒体和成功学的喧嚣所包围,但内心的真实与宁静,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退休后的生活,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不再被外界的标签和期望所束缚。在许多次主题读书会上,我坦然说出对当今时代名目繁多畅销书的不同见解;在家庭主题聚会上,我直言对“催生二胎”的困惑;在公园晨练时,我与陌生老人分享加缪的荒诞哲学。这些微小的“不配合”,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快乐。

正如默尔索在死刑牢房中感受到的“世界的冷漠如此友爱”,我也在退休后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意与远方。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那些被规则驯化的微笑和泪水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在这个充满算法与表演的时代,《局外人》如同一剂清醒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尊严,不在于获得多少掌声和赞誉,而在于能否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星光。小说中默尔索始终在场却拒绝融入,正如退休者虽退出职场的我,可以通过读书会、志愿服务、加入企业关工委等方式延续社会价值。

我愿做自己的“默尔索”,在荒诞的世界中,寻觅真实的自我。无论未来如何变迁,我都将坚守内心的真实与勇气,坦然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因为正如加缪所言:“面对充满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代人最珍贵的生命注脚。



作于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图片:源自网络。

文字:茂名阿峰

向原创作者致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