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石家庄桥东区已撤销,但桥西区还在,对于在石家庄生活过10年以上的人,桥东桥西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估计还要再向下传几代人。而桥东桥西的命名,便源于石家庄纪念碑北边的这一座百年老桥——石家庄大石桥。石家庄大石桥建于1907年,全长150米,高7米,宽10米,共23孔;桥身全系石灰岩砌成,坡面平缓;桥头两侧各有石狮雕塑二尊。因该桥因采用大块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桥。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清廷启动两大铁路建设工程: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主持的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与山西巡抚筹划的正太铁路。根据规划方案,两条铁路的交汇枢纽选定于直隶省正定府境内。 1902年,卢汉铁路更名为京汉铁路(北京正阳门东站-汉口),其线路在石家庄村东侧设站。鉴于当时石家庄村落规模有限,遂借七里外获鹿县(今鹿泉区)七大镇之一的振头作为站名,由此形成振头火车站。1907年正太铁路竣工后,该线轨距特殊的米轨铁路与京汉铁路形成并立格局,导致振头站与石家庄站双站并存的局面,客观上造成城市东西分隔。 双轨并行带来的交通梗阻问题日益凸显:每日数以千计的车马行人被迫横穿铁路,东西向交通受阻严重。在多次请愿要求正太铁路局法籍管理层出资修建立体交通设施未果后,1907年春季,正太铁路全体2500名中法员工发起'一日薪金'募捐行动,自筹资金建造跨线桥。这项由铁路工人主导的民生工程历时半年告竣,成功构建起石家庄东西区域的重要通衢。 1940年,正太铁路实施轨距标准化改造,伴随线路调整,原分设的两个火车站实现整合。至此,这座见证中国铁路自主建设史的石桥完成其原始交通使命,转而成为记录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城市地标。 我刚到石家庄的时候,对纪念碑和“老火车站”还是相当熟悉的,许多行程都要在此中转。但当时这座大石桥没有对公众开放,直到前两年随着正太饭店的修缮、正太广场的修建,大石桥和纪念碑才进入越来越多的人的视野。(之前的纪念碑也是围起来,走不到跟前的)。当年这座大石桥是23个桥洞,1987年修复之后,把中间通过火车的桥洞分成了两个,如今便成了24孔桥了。东侧的一些桥洞还铺设了铁轨,站在铁轨上,无论是以北侧中央城市公园的绿地,还是南侧正太饭店的法式建筑,拍照都非常出片。如今,石家庄大石桥也是可以走到桥面上去了,走在上面,吹吹小风,感受一下这百年沧桑。这条百年老桥不仅是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了《河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到正太广场附近打卡的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座大石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