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做局的人和做事的人。 做局的人制定规则,做事的人遵守规则;做局的人设计游戏,做事的人参与游戏;做局的人收割利益,做事的人贡献价值。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的真相。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所有文明的经济体系都遵循着这个铁律——掌握规则制定权的人永远站在食物链顶端,而只会埋头苦干的人注定成为系统运转的燃料。 社会分工的真相社会分工的表象是职业分化,本质却是认知的阶层固化。 农民耕种土地,工人操作机器,程序员编写代码,这些看似不同的职业,在更高维度上都属于同一类别——规则执行者。而真正掌握财富密码的,永远是那些设计土地政策的人、制定工业生产标准的人、控制互联网流量分配的人。 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优秀的执行者,而非规则的制定者。 我们从小被灌输'勤劳致富'的观念,却从未被教导如何识别游戏规则、如何参与规则制定。这种系统性设计导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别人划定的赛道里奔跑,永远无法突破认知的天花板。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社会已经部分失效。 一个程序员可能创造价值百万的代码,但最终收获千万利润的是掌握股权架构的资本方;一个销售员可能签下巨额订单,但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是设计佣金制度的企业主。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前者属于做事者的领域,后者则是做局者的专长。 做局收割的三个维度:资源、规则、叙事真正的做局者,大致都是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运作:资源控制、规则设计、叙事建构。 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收割系统,让做事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局中的棋子。 资源控制是基础层。 无论是实体经济中的原材料、渠道、劳动力,还是虚拟经济中的数据、流量、注意力,掌握关键资源就掌握了游戏的入场券。 现代社会的资源垄断则已经高度制度化——金融牌照、专利壁垒、行业标准,这些看似中性的规则,其实都是做局者设置的门槛。 规则设计是核心层。 电商平台的算法、金融市场的衍生品、房地产的预售制度,这些规则看似公平,实则暗藏玄机。 做局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设计的规则能让参与者自愿入局,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比如信用卡的积分奖励、社交媒体的点赞机制、共享经济的补贴策略,都是典型的规则设计艺术。 叙事建构是最高层。 奢侈品将虚荣包装成品味,职业培训将焦虑转化为课程,区块链将投机美化为革命。这些叙事重构了人们对价值的认知,让做局者能够以百倍溢价收割市场。 最成功的做局者不仅是商人,更是心理学大师,他们深谙人性弱点,懂得如何编织让人自愿上钩的故事。 收割的四种机制:信息差、风险转嫁、系统闭环、流动性操控做局者收割做事者的手段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不外乎这四种基本机制。 当你了解了这四种机制,面对做局者时,你就能即时地识别出收割的套路。 这四种机制如何运作? 做局的最终形态,是社会阶层的大局。这个大局,是由几个局中之局组成的。 这些局中之局包括哪些? 普通人如何破局,从做事者变成做局者? 这些内容,我会在下篇文章《收割的四种机制,局的最终形态,以做事者如何转变成做局者》中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