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病相联:疣病施治对颈椎病的意外疗效探究

 sungutxie 2025-04-24 发布于江苏

导读:今天学习有关颈椎病的医案、医论、临床经验。

治疣却蠲颈椎病疗彼愈此应细究

治此愈彼现象余常遇到,若留意深究,其中不乏必然性,从中可获得宝贵的治疗经验。


图片

医案

患者:陈某,男,34岁。

初诊:1987年7月8日。

主诉:扁平疣病史20余年,曾多方求治乏效而来诊。

刻下:周身扁平疣,呈泛发性,密布全身,以致足底密布,不能行走,苦不堪言,患者经常修削,然旋削旋长。兼见项背强痛,转侧作响。舌质红苔薄黄。

细析此证:乃热毒搏于血分,痰瘀阻于肌肤所致,治拟解肌肤毒邪,消痰化瘀,凉血除疣。

图片
处方

粉葛根15g      生苡仁15g     板蓝根15g
生牡蛎15g      桃仁10g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葛根,善解阳明邪热,发肌肉邪毒,且生用破血,专主皮里之血,对扁平疣邪毒瘀血阻于肌肤最为的对,故为主药

薏苡仁甘淡微寒,功善利湿解毒,与葛根相伍,可解肌肉湿阻瘀血;

牡蛎味咸体沉,化痰软坚;

板蓝根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消炎抗病毒之功,而扁平疣即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故专用之,以病证相应也;

桃仁活血化瘀,通经畅络和血;与牡蛎、薏苡仁相配,化痰除瘀,消痰瘀于无形;与板蓝根相合,清血分之毒热,和牡蛎同用,一化痰,一祛瘀,无坚不摧。

全方共奏解肌清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软坚散结之效。

患者服上方3周:疣块减少,已能行走。

续服3周:周身疣块消失,行走自如,足底通退厚厚之皮,使附于老茧之疣,尽数退去。

颇感意外者,患者之颈椎痰患也霍然而愈。此意外疗效,颇值深思。


图片

医论

诊余追思斯病斯理,中医无颈椎病病名,但据脉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湿(痰)瘀交阻,经脉不通使然。

方中葛根,功擅解肌,仲景即以葛根汤、桂枝加葛板汤方主以葛板,以治项背强,对颈椎痰正相合拍,是为主药。

牡蛎一味,功专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对颈椎病痰瘀阻络,颈臂不通,上见眩晕之症亦为对症。

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湿解毒,《神农本草经》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

对颈椎病之肢体拘急、麻木、疼痛等症如矢中的,仲景之名方麻杏苡甘汤治风湿痹病已早有定论,彰其除湿气、开痹结之效。

此方配葛根牡蛎,解肌舒筋,软坚散结,升津除湿,化痰开痹。

桃仁为活血化瘀之圣品,能祛瘀生新,开通经络,与葛根相配,解肌活络,对颈椎病痰瘀交阻之机,颇相吻合,而独清热解毒之板蓝根。

古今文献未载有治该病者,细究之,颈椎病多病程长久,湿(炎)瘀阻久,必生热毒,而热毒一成,与湿瘀相搏结,又生痰浊,加重瘀阻。

现代医学也认为,颈椎病局部存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表现,板蓝根功善清热解毒,更有消炎清热之功,是以合拍。


图片

临床经验

为验证推断,又将该方专用以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

应用发现,上方去板蓝根效差,用之则效佳。

从而反证,颈椎病深伏毒热蕴结,络瘀经阻之机。故以板蓝根清热解毒,配以葛根、薏苡仁、牡蛎、桃仁,可软坚散结,疏筋活络,清热除湿,对颈椎疾患,药证相应。

自此余即用上方随症加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经大量病例验证,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消除,疗效迅捷,此实从“意外疗效”中之一得也。

以上方治疗颈椎病,尚须随症加减,方法不外中医基础理论,若症状无多者,径用本方可也。

END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下)》,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AI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