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草 冯润青专栏 冶溪三重唱 再次踏上冶溪的土地,是为了赶赴一场“水润万物·利泽千秋”的水利之约。晨光如同一把梳子,缓缓梳开大别山南麓那层如梦似幻的雾霭,东方红水库在冶溪的半山腰上,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琥珀嘴古人类活动遗址,静静书写着人类穿越时空的册页。司空山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鹞鹰,以其雄浑的羽翼,轻轻将冶溪畈揽入怀中。那些或疏落有致、或紧密相依的民居,莲蓬桥、情侣树与千年古树,宛如羽翼下最温润的纹路。适逢油菜花开,雨后的云雾如薄纱般轻柔漫卷,冶溪畈上的田园与长河,在这朦胧的诗意中舒展,大地在低吟浅唱着三首动人心弦的歌。 ![]() 冶溪河:一条大河波浪宽 从大别山的褶皱里潺潺淌出的冶溪河,宛如大地的血脉,静静流淌,滋养着一方土地;又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文明长卷,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历史的沧桑。 河水浩浩汤汤东区。两岸树木婆娑,民居的倒影在河面上轻轻晃动。春风掠过由花岗岩堆砌而成的长岸,掀起层层细微波纹,似琴弦上跳动的古老音符。春阳穿透山雾,将两岸染成流动的翡翠。哗哗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大自然的交响乐,恍惚间,《我的祖国》旋律在耳畔悠然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这不仅是属于山河的豪迈,更是流向九州大地的壮阔。 《诗经》“蒹葭苍苍”的韵律,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漫过堤岸,萦绕在冶溪河畔。曾几何时,冶溪河岸线参差不齐,泥沙随着水流肆意而下,连生性敏感的白鹭也无奈地远避他乡。直到省水利厅的批文如春风化雨般降临,冶溪河迎来了疏浚整治。如今,沿河两岸坚固的混凝土堤坝,如卫青北击匈奴时修筑的雄伟城垣,坚不可摧;钢筋网格似张衡地动仪上精准的经纬,条理分明,重新箍住流失的光阴。此刻,白鹭衔来云朵,水鸭划开镜湖,蕨草在堤缝里写下潮湿的诗行,驯服的浪花沿着灌渠,用方言与田垄私语。 全新的岸线像一部缓缓展开的《水经注》,治水人以钢筋为笔,以砂浆为墨,在混凝土与古老诗经之间,为河流续写第五个季节——蒹葭永远苍苍,堤防是写给河流的情书,落款处是明天的潮汛与希望。 冶溪河的水声里,沧桑与新生击节而歌。 ![]() 冶溪畈:借我一双慧眼 倘若说冶溪河是一根流动的琴弦,那么冶溪畈便是一幅铺展在山水之间的琴谱,无声地流淌着农耕文明的古老智慧。 云絮悠悠漫过司空山巅,淡青水墨洇染天幕,山巅残雪似白衣仙人凌风独立,遗世而独立。游云碎如玉屑,跌落在苍碧峰峦,风携细盐般的雾粒,在石缝间私语亿万年的默契——正如远古部落用贝壳计数时光,冶溪畈的田垄间,藏着人与自然最质朴的契约。 棋盘般的村落蜷缩在山脚,黑瓦是浓墨点染,白墙洇着岁月的雨渍。一户檐角的炊烟被暮色染成靛蓝,与邻家青砖上的苔痕构成谜语:一个将光阴养在潮湿的角落,一个把影子放牧到远山。倾斜的日光破开云雾,牛铃在田埂间溅起碎银,油菜花用金色的笔,在大地上写下无解的诗篇。 当无人机缓缓升起,冶溪畈舒展成巨幅油画。司空山及四周连绵山峦如黛色屏风,将平畴框入画内:黄色的油菜花泼洒春光,绿色的麦浪起伏韵律,田埂如墨线勾勒经纬,灌渠似银链串起珍珠。在这“上帝视角”下的辽阔画面中,人间烟火都被赋予了史诗般的庄严与神圣——“溪绕田畈,泽被千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熟悉的旋律在耳边盘旋回荡,无人机掠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惊起的不仅仅是蛰伏已久的农耕记忆,更是水利文明跨越千年的和弦。 俯身触摸田垄,新翻的泥土渗出蚯蚓的絮语。灌溉渠吞吐着冶溪河的馈赠,将清冽的音符注入每株秧苗的根系。忽然懂得,“慧眼”从来不是穿透云雾的锐利,而是在湿润的春泥里,看见水利人裤脚的泥浆如何凝成稻穗的重量,在纵横沟渠间,读懂水流与土地千年未改的脉络。 ![]() 东方红水库:东方红,太阳升 登上堤坝的那一刻,东方红水库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正托着一轮金色太阳,尽情演绎着“星垂平野阔”的壮美意境。放眼望去,冶溪畈尽收眼底,平坦的田野一望无际,阡陌纵横,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白墙红瓦错落有致,农舍整齐而宁静。水库后壁的山峦之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满目青润。白色的花、红色的花、紫色的花星星点点,繁星般点缀出一幅灵动活泼的山水画卷。 群山环抱的水面揉碎金芒,云影在波心写下流动的狂草。曾经的水库是暴雨的草稿纸,山洪在荒滩上胡写乱画,将田园撕成破碎的诗行。如今的水库却像支巨大的调色盘:晨雾是淡青的留白,渔舟是赭石的点染,堤坝的线条如狼毫勾勒,把岁月的凹凸熨烫成镜面般平整。 无需过多的想象——晨雾中,垂钓者的竹椅已在坝头落定,水鸟用尖喙蘸着波光书写;暮色里,归航的木桨摇碎满天星斗,路灯沿着堤岸亮起,如串起的宋词小令。当灌溉闸轰然开启,银链般的水流扑进麦田,每颗水珠都折射着治水人的目光:那是穿透荒年的星光,是揉碎在稻花里的朝阳。 微风轻轻掠过坝顶的野草,远处村落隐隐传来模糊的旋律。“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颂歌,而是山水与人间共同谱写的和谐和弦——当自然的暴烈被编入智慧的五线谱,每个日出都踩着水利工程的节拍,在水库的瞳孔里,倒映着“利泽千秋”的永恒晨光。 离开时云雾正如同退潮一般,从司空山的脊背缓缓散去,露出冶溪畈绸缎般平整的大地。冶溪河哼着古老的歌谣,一路向前流淌,浪花里藏着新旧交替的平仄韵律;冶溪畈在阳光下晾晒着农事,每一粒种子都裹着水利的神秘密码;东方红水库稳稳地托着太阳,将一天的光影慢慢酿成如琥珀般珍贵记忆。车轮缓缓碾过新修的堤岸,后视镜里的冶溪,正哼着那动人心弦的三重唱。 配图:网络 / 编辑:闺门多暇 ![]() 冯润青,安徽省岳西县人,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安徽文学》《演讲与口才》《博爱》等杂志,著有散文集《零碎的思维》。 ![]()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相关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订阅《向度》:点击上方小程序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