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镜平日很注意观察一些领导同志的细微之处,觉得蛮有意思。这位皮副市长的手指总是自然岔开,似乎不具备五指并拢的功能。走起路来,总是手掌向后,就像划船。后来再看看别的领导,发现多半都是如此。私下便想这也许就是大福大贵之相。又见皮副市长走路也有讲究之处。走廊地毯中间有一道红线,皮副市长总是踩着这红线走,不偏不倚。便想皮副市长是不是有些迷信什么。 迷信不迷信的不说了,但颜色很重要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火车司机的儿子肖昌浩去和打进敌人内部的话务员接头,对暗号时这样说的: 男:月川江流水是这样的清澈, 女:美丽的祖国江山永不变色。 颜色是有象征意义的。 在中国历史上,颜色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颜色,用错了会出事。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刚灭六国,就开始设立制度,规定了最高权力者叫“皇帝”,自己叫“朕”... ...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然后就研究商讨了国家的颜色:黑色。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五行相克,前朝周朝“得火德”,咱们得克他,宋小宝说,我克你。 于是,秦朝就以“水”为德,以“黑”色为国色,老百姓叫“黔首”,黑色头巾成为平民的标志,秦始皇东巡刻石中多次提及“黔首”,琅琊台刻石“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也是一种关怀。 汉随秦制,但要”克“秦,就如同宋小宝说的:火克水,我克你。 汉初采用“火德”学说,认为红色代表太阳与光明,契合万物生长的特性,与“日”(太阳)的意象高度契合。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前自称“赤帝之子”,将红色与皇权直接关联。沛县起义时斩杀阻碍的“白蛇”后,以红色象征与“赤帝”的血脉联系。 至于后来的红巾军、黄巾军、八旗军,还有契丹起源的青牛白马,元代的白青花瓷,这些颜色都很重要,是国家大事。 至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瓦是黑色、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是红色、须弥福寿的龙是金色,都有其政治意义,五一到了,大家可以慢慢去听导游讲。 ![]() 颜色很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衣服也不能乱穿,有公序良俗。追悼会上不能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婚宴上就该喜气洋洋,这都正常。 钱是自己的,有钱也不要任性。 有权更不能任性! 有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黄色裤子、红色上衣。一位同事马上就脱口而出:西红柿炒鸡蛋,大家笑了好一会儿。 只要生活过得去,哪怕头上带点儿绿。 人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关老爷的绿头巾。关羽关老爷那么大的腕儿,怎么会那么不注意呢? 其实这是一桩冤案,是一个误读。 元明时期,官方明文规定娼妓家属须戴绿头巾(如《元典章》),朱元璋更将绿色定为乐户专属色,绿帽自此成为“妻子不忠”的代称 。 管仲是青楼的祖师爷,明清时期青楼供奉“白眉神”,其头戴绿巾、长髯持刀的特征与关羽相似。民间画师误将二者混淆,导致绿巾被移植到关羽形象中。 所以说,关羽绝对是躺枪。 单位里总有几个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的女士,心里肯定也觉得很美,其实,穿衣服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通身上下不要超过三种颜色。这件事情服装研究专家有观点。 ZARA、优衣库等品牌通过推广基础款(中性色占比 70%+点缀色 30%)降低库存风险。三色法则实为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在消费端的投射。 ![]() 人类视觉处理极限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眼在瞬间最多能清晰辨别3-4种颜色组合(《VisionResearch》2017)。超过三种颜色时,大脑皮层视觉联合区需额外消耗17%的认知资源,易产生疲劳感。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压迫,当色彩超过三种,观者会不自主地尝试将杂色归类为某种“模式”。例如条纹衬衫上的四色组合可能被误读为交通信号,违反“简洁律”引发潜意识焦虑。 五一假期,看好大妈,别上树。 老羊铲史读史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