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大上市企业合作,重点攻克单壁碳纳米管技术瓶颈

 DT_Carbontech 2025-04-24 发布于浙江

4月21日,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尔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莱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1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6万元,同比增长27.69%

在功能性涂布胶膜业务方面莱尔科技在传统消费电子基础上进一步向汽车、服务器、智能座舱等高增长领域延伸。

在电池箔业务方面,莱尔科技在重点推动新能源涂碳箔等电池箔业务及新能源功能性涂层产品的市场拓展。广东、河南两地电池箔产线同步升级扩能,产品已覆盖涂碳铝箔、涂碳铜箔、安全涂层等系列,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场景。随着客户订单逐步放量,该业务正加快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在碳纳米管材料方面,莱尔科技在2024年加快推进四川基地碳纳米管及导电浆料产业化建设,已具备全流程研发和制备能力。此外,宝武碳业签约技术服务协议,就新型炭材料研发项目,特别是单壁碳纳米管材料的研发达成共识。双方将聚焦纳米碳材、功能碳材及其分散体的开发、电池测试应用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碳纳米管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作为锂离子电池导电剂。传统导电剂如炭黑,在形成导电通路时通常需要较高的添加量,容易造成极片密度下降、电导率分布不均等问题。而碳纳米管由于具有优异的电导性能和长径比,可以在极低的添加量下就形成稳定的三维导电网络,有效连接活性材料颗粒,提高整体电子传输效率,降低极片的电阻和界面阻抗,从而实现更快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碳纳米管导电剂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机械支撑特性,在电极制备过程中能提升极片附着力与机械稳定性,有助于缓解循环过程中因体积膨胀引发的电极脱落或裂纹问题,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碳纳米管的导电网络对于高倍率性能表现也有明显改善作用,使电池在快速充放电条件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容量输出,满足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对高功率密度的严苛需求。

除了在锂电正负极的应用外,碳纳米管也在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储能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硅基负极材料中,碳纳米管可有效缓解硅材料因充放电体积变化带来的粉化与结构坍塌问题,提升循环稳定性;在全固态电池中,碳纳米管不仅能作为导电骨架,还具备一定的离子传导辅助效应,对固态电解质界面工程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以来,围绕单壁碳纳米管的产能扩张与技术落地动作频频,行业整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基础施工已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可实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万吨单壁纳米导电浆料及500吨单壁纳米功能性材料据公开资料显示,天奈科技是当前国内最早实现单壁碳纳米管量产的企业之一,已将其产品布局于导电剂、复合增强、透明膜等多个领域,具有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能力。

江苏希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贵阳息烽县签署了年产4700吨单壁、寡壁碳纳米管项目的投资协议。
宁波烯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单壁碳纳米管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实现高性能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并计划于2025年内释放10吨产能。
厦门华碳科技有限公司实现93%的单壁含量产品量产,管径控制在0.9至1.3纳米之间。今年初,华碳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目前其单壁碳纳米管一期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年产20吨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产值数亿元。

总体来看,随着锂电技术迭代和储能场景多元化发展,对导电剂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碳纳米管凭借其卓越的电学性能与结构优势,已逐步成为高性能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单壁碳纳米管领域,国内企业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上正加快脚步,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化实力。尽管当前整体市场尚处于导入期,但伴随关键应用场景的放量、成本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链配套的完善,碳纳米管尤其是高纯度、高一致性的单壁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支撑新一代能源材料体系的重要战略资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