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老喻的课程,了解到围棋里“打劫”的策略,以及它在实际做决策时的应用。这些知识让我对如何做决策有了新的认识,解开了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 围棋里的“打劫”规则,初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能立刻反提?老喻用“孩子抢玩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复杂规则变得生动起来。这就像两个小朋友为了遥控赛车争得面红耳赤,大人突然介入:“先去整理书包,五分钟后再接着抢。”这个看似打断争夺的规则,实则是在逼着棋手跳出局部缠斗,在全局中寻找破局点。职业棋手的实战数据更令人震撼——在打劫局面下,顶尖棋手把握机会的概率比普通棋手高出近60%。这差距,就像经验老道的猎人总能在迷雾中找到猎物踪迹,而新手却只能在原地茫然失措。 新手面对打劫时,往往被其复杂的变化吓得退避三舍。那种充满未知的局面,就像站在漆黑的森林入口,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踩到陷阱。但高手却视之为扭转乾坤的良机,就像冲浪者迎接汹涌的浪潮,越是惊险越能展现技艺。这种认知差异,在现实决策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还记得外卖市场补贴大战的白热化阶段,饿了么和美团陷入疯狂烧钱的死循环。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谁补贴力度大谁就能赢。但美团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不再局限于外卖业务,而是将电影票、酒店预订等服务统统纳入版图。这一招就像在对手重兵把守的城池之外,另辟蹊径开辟新战场。凭借多元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美团不仅撑住了补贴消耗战,还反超对手拿下超60%的市场份额。这生动诠释了:真正的决策高手,从不会在局部泥潭里死磕,而是主动创造新变量打破僵局。 “打劫”绝不仅仅是棋盘上的术语,更是现实困境的生动隐喻。生活中那些让我们焦虑到失眠的僵局,何尝不是人生的“劫”?Slack创始人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的经历,堪称“在失败中挖掘劫材”的教科书案例。2002年,他满怀热情投入的游戏项目宣告失败,这换作常人可能就是职业生涯的“滑铁卢”。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从失败的废墟中意外发现了Flickr——这个原本用于游戏内图片分享的工具,最终以3500万美元的高价被雅虎收购。2009年,他再次在游戏领域折戟,可团队开发的内部协作工具,又成了新的转机——这就是后来估值高达277亿美元的Slack。他的故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失败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藏着“劫材”的宝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学会“打劫”,勇气是第一步。爱彼迎(Airbnb)创业早期的“麦片劫”,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两个走投无路的设计师,出租客厅床垫无人问津,眼看就要被房租压垮。换作他人,或许早就放弃了。但他们却剑走偏锋,推出售价40美元一盒的“总统口味麦片”。这个看似荒诞的举动,不仅赚到3万美元救命钱,更凭借这份创意打动了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当时保罗并不看好共享住宿的理念,却被他们亲手制作的麦片和顽强精神征服。从围棋角度看,这就是典型的“赖皮劫”——在看似毫无希望的绝境中,凭借创意和执行力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 在实际工作中,“劫材”往往不是提前规划好的完美方案,而是在行动中偶然发现的惊喜。就像阿里云的诞生,最初只是为应对双十一流量洪峰的临时方案,谁能想到它日后会成长为云计算领域的巨擘?还有字节跳动的飞书,原本只是内部协作工具,却在不断打磨中成为市场青睐的明星产品。这让我想起老一辈常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职场中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尝试,那些工作中的意外收获,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人生如棋,我们总会遭遇各种“劫争”。可能是职业发展的瓶颈,可能是创业路上的挫折,也可能是生活中的难题。但每一次“劫”,都藏着成长的契机。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看似是磨难,实则是修行。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要学会像高手下棋一样:不畏惧危机,把挑战当作提升自我的阶梯;主动寻找“劫材”,将失败的教训、意外的收获都转化为宝贵资源;培养全局观,不执着于一时得失;保持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真正的决策高手,不是不会遇到困境,而是懂得在“劫”中寻找生机。他们就像技艺精湛的棋手,在混乱的局面中布局,在危机四伏时破局,用时间和智慧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学习老喻的这堂课,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决策的策略,更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与其害怕“打劫”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在破局中实现自我超越。毕竟,人生的精彩,往往就藏在那些突破“劫争”的瞬间。 |
|